下列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盲魚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誘導基因突變的結果;②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相同,也可不同;③物種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生殖隔離,因此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④在自然條件下,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只與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有關;⑤自然選擇是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⑥物種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A.②③⑤ B.②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萘乙酸(NAA)是生長素類似物,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廣泛,其生理作用與濃度密切相關.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對扦插枝條生根作用的最佳濃度范圍的實驗方案,請你進行適當?shù)难a充和完善.

(1)實驗原理:
萘乙酸與生長素一樣,對植物生長的調節(jié)作用具有兩重性.
(2)實驗過程與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長良好的半木質枝條,剪成5~7cm,每段插條芽數(shù)相同.
②實驗:將插條分別用具有一定濃度梯度的奈乙酸溶液處理(如圖1)8~12h后,再將處理過的插條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適宜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觀察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③建模: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學模型如圖2
(3)結果分析與評價:
①數(shù)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tǒng)或它的性質的數(shù)學形式.
②從圖2中,可得出的結論是300-500mg/L(或400mg/L左右)萘乙酸是促進山茶花插條生根的適宜濃度.③為了提高所建數(shù)學模型的科學性和可靠性,請改正圖l所示的實驗方案中一處明顯的不足:增加每組插條數(shù)目(或重復多次實驗),求平均值.
④若利用上述實驗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對葡萄插條生根作用的最佳濃度范圍時,除第一組外其余各組均沒有長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萘乙酸的濃度過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的層次內(nèi)容有

A.種群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

C.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D.基因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種群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3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50%。基因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30%、20% B.45%、55%

C.50%、50% D.55%、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與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

A. 脫氧核糖和鳥嘌呤 B. 核糖和尿嘧啶

C. 脫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D. 核糖和胸腺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臨汾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超市中有機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歡迎。這些有機蔬菜在生產(chǎn)中, 不使用農(nóng)藥、殺蟲劑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產(chǎn)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其結果是

A.殺蟲劑誘發(fā)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chǎn)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B.殺蟲劑能誘導宙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C.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shù)量增加

D.害蟲全部消火,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臨汾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遺傳的“中心法則”圖解。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⑤的過程中,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有①②③④

B.真核細胞中信息流動的途徑有①②③⑤

C.③④⑤過程可發(fā)生在同一RNA病毒侵染細胞時

D.轉基因抗蟲棉,導入棉花體內(nèi)的毒蛋白基因發(fā)揮作用要經(jīng)過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以下是科學家以綠色向日葵下胚軸為材料對植物向光性的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長素百分比黃質醛百分比彎曲的角度
向光側背光側向光側背光側
用單側光照射前50.149.949.950直立生長
用單側光照射后505065.535.5彎向光源15.1°
(1)黃質醛的生理功能是抑制(促進/抑制)植物生長.
(2)根據(jù)上述生物實驗事實,給出單側光導致綠色向日葵下胚軸向光性合理解釋:單側光導致了黃質醛分布不均,向光側比背光側含量高,生長緩慢.
(3)為了驗證你的結論,可以重新設計實驗,在無(有/無)單側光照射下,對綠色向日葵下胚軸的一側外施蒸餾水,另側施加黃質醛.如果出現(xiàn)向施黃質醛方向彎曲的結果,說明你的結論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人類在預防與診療傳染性疾病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疫和抗體.已知某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為RNA病毒,該病毒表面的A蛋白為主要抗原,且疾苗生產(chǎn)和抗體制備的流程之一如下圖:請回答:

(1)過程①代表的是逆轉錄.
(2)過程③采用的實驗技術是細胞融合,獲得的X是雜交瘤細胞.要制備單克隆抗體應讓漿
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經(jīng)2次篩選才能選出產(chǎn)生所需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然后要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
技術在體外培養(yǎng),培養(yǎng)時配置的培養(yǎng)基中是液體固體、液體)培養(yǎng)基,其成分與培養(yǎng)植物相比不同的是用動物血清和葡萄糖替代了植物激素和蔗糖.
(3)對健康人進行該傳染病免疫預防時,可選用圖中基因工程生產(chǎn)的A蛋白所制備的疫苗.對該傳染病疑似患者確診時,可從疑似患者體內(nèi)分離病毒,與已知病毒進行核酸序列較;或用圖中的抗A蛋白的單克隆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檢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