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關于酶和 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者均含有C、H、O、N、P等元素
B.能合成ATP的細胞必然能合成酶
C.酶的合成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D.不同細胞中催化ATP合成的酶一定不同

分析 1、酶是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極少數(shù)酶是RNA,所以酶都含有C、H、O、N等元素.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點.
2、ATP水解釋放的能量,來自高能磷酸鍵的化學能,并用于生命活動,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

解答 解:A、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極少數(shù)酶是RNA,所以酶都含有C、H、O、N等元素,A錯誤;
B、哺乳動物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但能進行無氧呼吸產(chǎn)生ATP,但不可以合成酶,B錯誤;
C、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ATP水解可以提供能量,C正確;
D、酶具有專一性,不同細胞中催化ATP合成的酶相同,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ATP和酶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回答下列有關植物光合作用問題.
如圖一所示顯示光合作用中部分化學反應.

(1)圖示反應屬于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在此階段內(nèi),高能電子e的來源是葉綠素a,最終接受e的物質(zhì)是NADP+
(2)實驗室中可用無水酒精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其中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橙光光.
為了研究2個新育品種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員分別測定了新育品種與原種(對照)葉片的凈光合速率、蛋白質(zhì)含量和葉綠素含量,結果如圖二所示.
(3)圖二中的凈光合速率是采用葉齡一致的葉片,在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得的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氧氣的釋放量.真正的光合速率應大于(大于/小于/等于)圖二中的測量值.
(3)由圖二可知,P1的葉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強,其主要原因可能是P1葉綠素含量高,可以產(chǎn)生更多的ATP和[H];P1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含有更多參與光合作用的酶(或除含量高外,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電子傳遞鏈與酶系統(tǒng)效率高.).
(4)據(jù)圖二比較新育品種與原種(對照)葉片的凈光合速率變化趨勢新育品種光合速率大于原種;25℃前光合速率上升趨勢,以后光合速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梭菌毒素“Tpel”可使動物細胞內(nèi)的“某蛋白質(zhì)”變性失活,致使該細胞凋亡.這一發(fā)現(xiàn)或?qū)⒂兄谘芯繗⑺腊┘毎铝袛⑹鲥e誤的是( 。
A.某蛋白質(zhì)失活的可能是Tpel引起該蛋白質(zhì)分子空間結構改變
B.細胞凋亡的原因是細胞內(nèi)全部基因不能表達
C.癌細胞是一類能不斷分裂,但不能分化的細胞
D.癌變前后的細胞中,基因種類和數(shù)量存在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生長素和赤霉素均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促進植物的生長,因此具有協(xié)同作用,其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長素和赤霉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B.“X”表示的是促進作用
C.植物生長主要是生長素作用的結果
D.欲證明兩種激素的協(xié)同作用,至少需設置4組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嫁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項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目前也用于植物體內(nèi)物質(zhì)轉(zhuǎn)運的基礎研究.研究者將具有正常葉形的番茄(X)作為接穗,嫁接到葉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結果見圖1.請回答.

(1)上述嫁接體能夠成活,是因為嫁接部位的細胞在恢復分裂、形成愈傷組織后,經(jīng)細胞分化(再分化)形成上下連通的輸導組織.
(2)研究者對X和M植株的相關基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可知,M植株的P基因發(fā)生了類似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增添)變異,部分P基因片段與L基因發(fā)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為模板可轉(zhuǎn)錄出mRNA,在核糖體上翻譯出蛋白質(zhì),M植株鼠耳葉形的出現(xiàn)可能與此有關.
(3)嫁接體正常葉形的接穗上長出了鼠耳形的新葉.為探明原因,研究者進行了相關檢測,結果見表.
檢測對象
實驗材料
M植株的葉X植株的葉接穗新生葉
P-L mRNA
P-L DNA
①檢測P-L mRNA需要先提取總RNA,再以mRNA為模板逆轉(zhuǎn)錄出cDNA,然后用PCR技術擴增目的片段.
②檢測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組DNA,然后用PCR技術對圖2中c、d(選填序號)位點之間的片段擴增.
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
(4)綜合上述實驗,可以推測嫁接體正常葉形的接穗上長出了鼠耳形的新葉的原因是嫁接體中P-L基因的mRNA從砧木被運輸?shù)浇铀胄律~中,發(fā)揮作用,影響新生葉的形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魯賓和卡門運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于水
B.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揭示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因的本質(zhì)
C.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推論
D.沃森和克里克運用模型建構法揭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固定化酶具有易與反應物產(chǎn)物分離,可反復利用,有利于產(chǎn)物的純化等優(yōu)點,因此在生產(chǎn)中得到廣泛應用.酶在固定化過程中其活性會受固定的時間和溫度影響,如圖所示.據(jù)此分析錯誤的是(  )
A.固定化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法和包埋法
B.固定時間段相對活性較低的原因可能是酶未完全足量地被固定
C.固定溫度為50℃時,相對活性低的原因可能是高溫使酶變性失活
D.酶的最佳固定條件為固定時間3h左右,溫度45℃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貴州思南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二倍體植物是雜合體,圖為其花藥中未成熟花粉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產(chǎn)生完整植株的過

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①表示的是該花粉培養(yǎng)過程中的 過程,②表示的是 過程,X代表的是 ,③表示的是 過程,④表示的是誘導 過程。

(2)圖中從愈傷組織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徑有兩條,具體通過那一條途徑主要取決于培養(yǎng)基成分中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誘導愈傷組織分化成芽時,在培養(yǎng)基上中添加的兩種植物激素的含量應為 。最后獲得的來源于為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稱為 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經(jīng)培養(yǎng)能形成完整植株,說明為成熟花粉具有 。

(3)對植株進行 ,才能使其結實產(chǎn)生后代(乙),否則植株甲只有通過的 方式才能產(chǎn)生后代(丙)。乙、丙兩種植株中,能產(chǎn)生可育花粉的是 植株,該植株群體中每一植株產(chǎn)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組成種類數(shù)為 種,該群體植株產(chǎn)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組成種類數(shù)為 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廣東汕頭市高二上學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褐色雛蝗是每年只有一個世代的一年生昆蟲。某地區(qū)褐色雛蝗從卵經(jīng)若蟲到成蟲的季節(jié)消長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褐色雛蝗的卵、若蟲和成蟲構成了一個褐色雛蝗的群落

B.從成蟲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該地區(qū)褐色雛蝗的數(shù)量變化屬于穩(wěn)定型

C.褐色雛蝗以蟲卵的形式過冬,當年成蟲的數(shù)量與卵的數(shù)量呈正相關

D.決定該地區(qū)褐色雛蝗數(shù)量變化的直接因素是遷入率、遷出率及性別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