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本題考查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群落演替、用五點取樣法調查蝸牛的種群密度,及條件反射的概念等知識點.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指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2、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一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在群落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一些物種的種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種的種群隨之而興起,最后,這個群落會達到一個穩(wěn)定階段.像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3、種群密度的計算:種群的個體數量/空間大小(面積或體積).對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和植物:樣方法(取樣分有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取平均值.
4、條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外界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建立起來的暫時神經聯(lián)系.
解答 解:(1)圖1還缺少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圖1食物網共有12條食物鏈.在該機場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中,小型肉食動物在不同食物鏈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不同,如:在“草→昆蟲→小型猛禽”在中位于“第三營養(yǎng)級”;而在“草→昆蟲→雜食性小鳥→小型猛禽”中位于“第四營養(yǎng)級”;而在“草→昆蟲→雜食性小鳥→蛇→小型猛禽”中位于“第五營養(yǎng)級”.所以此食物網中,小型猛禽分別處于第三、第四、第五營養(yǎng)級.
(3)機場內的小鳥初遇稻草人十分恐怖,是后天習或生活經驗中形成的條件反射活動,故為條件反射.
(4)在本題中雖然人為鏟除雜草,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因此屬于次生演替.
(5)根據種群密度調查的取樣原則:隨機取樣,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故①取樣最合理;根據樣方的計數原則:其數目為統(tǒng)計樣方內所有個體數和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體數”原則;在本樣方內共6只蝸牛,內+左上=7;內+左下=7;內+右下=7;內+右上=6,故該樣方的蝸牛數應記為:6或7.
故答案為: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2)9 第三、第四、第五
(3)條件
(4)次生
(5)6或7
點評 本題考查種群增長曲線和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內容,并深刻理解,應牢記種群密度調查的取樣原則;隨機取樣,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5 | B. | 24 | C. | 36 | D. | 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核糖體是細菌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細胞器 | |
B. | 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 |
C. |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都含有葉綠體 | |
D. | 細胞質基質能為細胞代謝提供水、無機鹽、脂質、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 | |
B. | 圖中的突觸小體,是神經元樹突的末端 | |
C. | ①內的遞質只能經②釋放再作用于④ | |
D. | ②釋放的神經遞質可能會使肌細胞興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二者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因為都有葉綠體 | |
B. | 二者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前者有,后者無 | |
C. | 二者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 | |
D. | 二者的新細胞都是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從老細胞中產生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圖示得知,DNA分子復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 |
B. | DNA解旋酶能使DNA雙鏈解旋,且需要消耗ATP | |
C. | 從圖中可以看出合成兩條子鏈的方向相反 | |
D. | DNA在復制過程中先完成解旋,再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