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界中,與花生相比,玉米更適合生長在高溫、光照強烈和干早的環(huán)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遠遠高于花生.某科研小組選取玉米和花生為實驗材料做了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下面甲、乙二圖中,甲圖表示光合作用部分過程,乙圖表示夏季白天兩種植物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此過程中三碳化合物被[H]還原,碳元素的轉移途徑是(箭頭連接表示),發(fā)生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2)乙圖中d曲線表示花生(選填“玉米”或“花生”) 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17點到18點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強度減弱(或光反應過程減弱).

分析 暗反應的過程:1、CO2固定:CO2+C5→2C3,2、C3的還原2C3→(CH2O)+C5
花生是喜陰植物,玉米是喜陽植物,耐寒能力較強,因此乙圖中d曲線表示花生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17點到18點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強度減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曲線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

解答 解:(1)甲圖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三碳化合物被〔H]還原,碳元素的轉移途徑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類,發(fā)生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2)題目中玉米更適合生長在高溫、光照強烈和干早的環(huán)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遠遠高于花生.乙圖中d曲線表示花生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17點到18點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強度減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故答案為:
(1)暗反應[H]     葉綠體基質
(2)花生            光照強度減弱(或光反應過程減弱)

點評 本題以圖形作為信息的載體,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題目所給的圖形中獲取有效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①屬于生物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外分開

B.②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C.③與某種RNA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D.④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自花受粉、閉花傳粉的花卉,其花的顏色有紅、白兩種,莖有粗、中粗和細三種.莖的性狀由兩對獨立遺傳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狀的核基因控制情況.回答以下問題:
(1)若花色由A、a這對等位基因控制,且該植物種群中紅色植株均為雜合體,則紅色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色:白色=2:1.
(2)若花色由A、a,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有一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其體細胞中相應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圖所示.
①控制花色的兩對基因符合孟德爾的分離定律.
②該植株花色為紅色,其體細胞內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體之間的關系是同源染色體.
該植株自交時(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現(xiàn)象)后代中純合子的表現(xiàn)型為白色,紅色植株占$\frac{1}{2}$.
(3)假設莖的性狀由C、c,D、d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只有d基因純合時植株表現(xiàn)為細莖,只含有D一種顯性基因時植株表現(xiàn)為中粗莖,其他表現(xiàn)為粗莖.那么基因型為CcDd的植株自然狀態(tài)下繁殖,理論上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粗莖:中粗莖:細莖=9: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表示神經(jīng)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據(jù)圖回答:

(1)若圖1表示縮手反射的反射弧,則表示感受器的序號是5,具有分析綜合功能的結構序號是3.其中效應器是由傳出神經(jīng)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構成的.
(2)當興奮傳至結構2處時,該興奮部位膜內外的電位變化是內負外正→內正外負,主要是鈉 離子內流維持的.
(3)興奮在圖2所示結構中傳遞方向的特點是單向的.引起該特點的原因是神經(jīng)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在結構6上發(fā)生的信號轉換模式為化學信號→電信號.
(4)神經(jīng)沖動在突觸的傳遞受很多藥物的影響.某藥物能阻斷突觸傳遞,如果它對神經(jīng)遞質的合成、釋放和降解(或再攝。┑榷紱]有影響,那么導致神經(jīng)沖動不能傳遞的原因可能是該藥物影響了神經(jīng)遞質與受體的結合,從而不能引起下一個神經(jīng)元興奮或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將洋蔥表皮細胞浸泡在一定濃度的KNO3溶液中,發(fā)生了質壁分離后又出現(xiàn)質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與質壁分離及其復原有關的細胞器和相關生理過程分別是( 。
A.液泡   主動運輸
B.線粒體、液泡   滲透作用、主動運輸
C.線粒體    主動運輸
D.線粒體、液泡   K+主動運輸、NO3-自由擴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科學家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分別用同位素32P和35S做了標記(見表):此實驗所得結果是子噬菌體和母噬菌體的外形及侵染細菌的特性均相同.請分析:
噬菌體成分細菌成分
核苷酸標記32P31P
氨基酸標記32S35S
(1)子噬菌體的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和32P;
(2)子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5S;
(3)此實驗說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省高三理科班階段性質量檢測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的圖解表示真核細胞呼吸的部分過程,可以在細胞質基質中發(fā)生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基A編碼酶A,當其發(fā)生突變時,其編碼產物可能發(fā)生變化.表l顯示了該基因四種突變編碼的產物的變化情況.表2是突變2與突變前細胞中幾種物質含量的變化.
表1(與突變前的酶活性和氨基酸數(shù)目比值)
比較指標突變1突變2突變3突變4
酶活性100%50%10%150%
氨基酸數(shù)目11小于1大于1
表2
細胞內物質含量比值突變前突變后
DNA:RNA:酶A1:5.4:21.71:3.1:11
請分析回答:
(1)突變1和突變2均可能是由于基因A中堿基對發(fā)生替換而引起的.突變3可能是由于堿基對發(fā)生替換從而導致提前出現(xiàn)終止密碼,翻譯提前終止.突變1所編碼的產物沒有改變的原因是堿基對替換后轉錄形成的密碼子對應原來的氨基酸(密碼子具有簡并性).
(2)分析表2可知,突變2細胞中突變基因2所編碼的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較慢,除了因為該酶活性較低外,還可能因為細胞中轉錄受到抑制,合成的酶數(shù)量減少.
(3)真核生物細胞中常常出現(xiàn)一條mRNA上聚集著多個核糖體,其意義是提高合成蛋白質的效率(少量的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細胞與生命活動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解釋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B.一切生物都由細胞構成,所以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C.草履蟲、變形蟲等均能完成攝食、運動、生殖等生命活動
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在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中屬于個體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