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達爾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向伸長區(qū)傳遞某種“影響”使胚芽鞘向光彎曲 | |
B. | 拜爾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 |
C. | 鮑森•詹森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 |
D. | 溫特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造成的 |
分析 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的實驗分析
科學家 | 實驗過程 | 實驗結論及分析 |
達爾文 | ①胚芽鞘+單側光→向光生長. ②去尖端+單側光→不生長,不彎曲. ③用錫箔罩住尖端+單側光→生長,不彎曲. | 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刺激,對下部產生影響,出現(xiàn)向光彎曲. |
詹森 | 切去胚芽鞘尖端+單側光→不彎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瓊脂片+單側光→彎曲. | 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 |
拜爾 | 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側,置于黑暗中培養(yǎng),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對側彎曲生長. | 尖端產生某種化學物質,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 |
溫特 | ①接觸過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側. ②空白的瓊脂塊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側. | 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向下運輸,促進下部生長. |
從人尿中分離出能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 | 生長素的化學成分是吲哚乙酸. |
解答 解:A、達爾文根據實驗提出,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qū)時,會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出現(xiàn)向光性彎曲,A正確;
B、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B錯誤;
C、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C正確;
D、溫特的實驗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和作用,要求考生識記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識記達爾文、詹森、拜爾和溫特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明確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在溫特之后才被確認的.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過程需要的酶是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 |
B. | 鏈c和鏈b均與模板鏈a互補,因此鏈c和鏈b堿基排列順序相同 | |
C. | 該過程除了需要酶和模板,還需要四種核糖核昔酸為原料及ATP供能 | |
D. | 該過程得到的產物所含的嘌呤和嘧啶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根據圖甲曲線分析,可以判斷經過一晝夜,玻璃罩內的植物有機物的量減少 | |
B. | 假設圖乙中代表一個細胞周期,則丙代表分裂期,丁代表G1、乙代表G2 | |
C. | 圖丙是用目鏡10×、物鏡10×組合下看到的細胞圖象,若將物鏡換為40×后再觀察,視野中可看到2個完整的細胞 | |
D. | 據圖丁可以判斷此狀態(tài)下A處溶液濃度大于B處溶液濃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家蠅種群來源 | 敏感性純合子(%) | 抗性雜合子(%) | 抗性純合子(%) |
甲地區(qū) | 78 | 20 | 2 |
乙地區(qū) | 64 | 32 | 4 |
丙地區(qū) | 84 | 15 | 1 |
A. | 甲地區(qū)家蠅種群中抗性基因頻率為22% | |
B. | 丙地區(qū)敏感性基因頻率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 |
C. | 抗性基因是由敏感基因在殺蟲劑誘導下突變形成的 | |
D. | 比較三地區(qū)抗性基因頻率,可知乙地區(qū)家蠅種群的抗性基因突變率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④ | B. | ②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