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圖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其中a、b、c分別代表不同的細胞器,圖乙表示該過程中部分結構的膜面積變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圖甲中的a、b、c分別是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B.圖甲中構成分泌蛋白的物質X最多有20種,b的產物沒有生物活性
C.圖乙說明高爾基體與內質網和細胞膜之間沒有相互轉換
D.圖甲、圖乙所示變化都能體現生物膜具有流動性

分析 1、分泌蛋白是在細胞內合成后,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過程:最初是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鏈,肽鏈進入內質網進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由囊泡包裹著到達高爾基體,高爾基體對其進行進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經細胞膜分泌到細胞外,該過程消耗的能量由線粒體提供.
2、在分泌蛋白質的合成及運輸過程中,內質網與高爾基體、高爾基體與細胞膜之間通過囊泡間接聯系,即內質網形成囊泡到達高爾基體并與之融合,高爾基體再形成囊泡到達細胞膜并與之融合,因此整個過程中內質網膜面積減少,高爾基體膜面積基本不變,細胞膜膜面積增多.
3、分析題圖:圖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其中a、b、c分別代表不同的細胞器,圖乙表示該過程中部分結構的膜面積變化,結合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可知題圖甲中的a表示核糖體、b表示內質網,c表示高爾基體,X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題圖乙中的陰影、斜線、空白柱狀圖分別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中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的膜面積變化.

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知,圖甲中的a、b、c分別是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A正確;
B、由以上分析知,圖甲中構成分泌蛋白的物質X是氨基酸,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最多有20種,b內質網的產物是不成熟的分泌蛋白、需要經c高爾基體的再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B正確;
C、圖乙可說明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細胞膜的膜面積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變化,不能說明該過程中高爾基體與內質網和細胞膜之間是否相互轉換,C錯誤;
D、圖甲中的分泌蛋白的運輸和轉運過程是通過囊泡進行的、圖乙所示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細胞膜的膜面積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變化,二者都能體現生物膜具有流動性,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圖及該過程中部分結構的膜面積變化圖,考查細胞器的分工和合作的知識,考生識記各種細胞器的功能、明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圖示為真核細胞某些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圖中字母是元素符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結構1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是由圖中甲的種類和數量直接決定的
B.物質乙、丙的單體分別是氨基酸和脫氧核糖核苷酸
C.薩頓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證明了基因一定在結構2上
D.結構2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形態(tài)和結構穩(wěn)定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表是某實驗室指導老師上實驗課時,記錄整理的部分學生實驗操作情況,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組別材料實驗條件觀察內容
A豆?jié){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等液體的顏色變化
B梨汁或蘋果汁0.1g/m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等液體的顏色變化
C洋蔥鱗葉表皮片解離液、0.02g/mL的龍膽紫、顯微鏡等有絲分裂的過程
D紫色洋蔥鱗片葉0.5g/mL蔗糖液、顯微鏡、刀片、鑷子等液泡大小變化
E菠菜葉二氧化硅、碳酸鈣、無水乙醇、層析液、定性濾紙、試管、玻璃漏斗、研缽等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和顏色
(1)A組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液體發(fā)生了紫色反應.
(2)B組實驗注入試劑以后,對試管液體的處理方法與A組有何不同?A組試管不用加熱.
(3)C組實驗中,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染色體,找不到有絲分裂的細胞,原因是洋蔥鱗葉表皮細胞不進行有絲分裂,不出現染色體;如何修改實驗實驗材料改用洋蔥根尖.
(4)D組實驗中,某同學發(fā)現洋蔥鱗片葉細胞的紫色液泡很快縮小,但再用清水侵潤該細胞后卻不能復原,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濃度過高,洋蔥鱗片葉細胞過度失水死亡.
(5)E組實驗中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 。
A.出現地理隔離B.產生生殖隔離
C.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D.生物的形態(tài)出現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圖1表示油桃葉肉細胞內部分代謝過程.據圖回答:

(1)過程①所需的[H]來源于(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過程③產生的[H]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階段.
(2)過程②進行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3)過程①~③中,需在有氧條件下才能進行的是③.
(4)在江蘇某地大棚內種植油桃,每天10:00~16:00開窗通風,測得一天凈光合速率變化趨勢如圖2.
①10:00~12:00凈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開窗通風,提高了大棚內的CO2濃度,油桃的光合作用增強.
②13:00~14:00凈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關閉的氣孔逐漸開放,CO2的吸收逐漸增多,光合作用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圖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觀,乙表示該森林中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丙表示某種群數量變化的坐標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特征的最重要因素,要統計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應采用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隨機取樣.取樣統計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調查該森林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S0m2
(2)導致圖甲中植物分層現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森林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于農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復雜的垂直結構.
(3)基于觀賞目的人們把馬纓丹引種到某地區(qū),結果馬纓丹大量繁殖,對該地的生態(tài)造成嚴重威脅.圖丙中曲線I符合馬纓丹瘋狂蔓延的趨勢.這充分體現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的生物過度繁殖的特性.
(4)若圖丙中曲線Ⅱ表示當地老鼠種群數量變化,如果滅鼠時只采用殺死的辦法,過后老鼠的數量會很快恢復到原有的數量.請你依圖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增大環(huán)境阻力(可從食物來源、生活場所、天敵等方面考慮),降低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1所示有三種基因,基因A、基因b和基因C控制黑色素的形成,三類基因的控制均表現為完全顯性.圖2表示該生物正常個體的體細胞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圖3表示b基因正常轉錄過程中的局部分子狀態(tài)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該生物體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鏈的(A+T+G)/b2鏈的(A+T+G)=1.2,則b2為RNA鏈
C.若圖2中的2個b基因都突變?yōu)锽,則該生物體可以合成出物質乙
D.圖3所示基因轉錄時的模板是DNA的兩條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登山過程中,登山運動員體內的多種生理過程會發(fā)生改變.
(1)機體產熱大量增加,通過神經調節(jié),引起皮膚毛細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和汗腺分泌增強.此時體溫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產熱(量)與散熱(量)保持動態(tài)平衡的結果.
(2)機體大量出汗,導致細胞外液(或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進而在大腦皮層產生渴覺;同時,增加垂體對抗利尿激素的釋放,該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或對水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量減少,從而維持體內的水平衡.
(3)機體血糖大量消耗,主要途徑是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有氧呼吸).血糖含量降低時,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分解,并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登山結束后,運動員可通過積極放松的方式緩解因肌肉細胞中乳酸積累過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由于血漿中存在緩沖物質(或HCO3-、HPO42-,NaHCO3-、Na2HPO42-),細胞釋放的乳酸并未使內環(huán)境的pH發(fā)生明顯改變.
(5)盡管內環(huán)境的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會發(fā)生變化,但是健康人的內環(huán)境始終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即穩(wěn)態(tài)).據現代研究表明,維持穩(wěn)態(tài)一是離不開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的調節(jié)作用,二是要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的分工合作、協調統一來實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一上第1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全世界每年有成百上千人由于誤吃毒蘑菇而死亡.鵝膏蕈堿就是一種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種環(huán)狀八肽.若20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28,則鵝膏蕈堿的分子量大約是

A.1024 B.898 C.880 D.8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