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實驗小組進行了“探究IAA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并驗證生長素的兩重性”實驗。下圖為某花卉植物扦插枝條經(jīng)不同濃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結果(新生根粗細相近),對照組為不加IAA的清水。請分析回答:
(1)生長素在芽、幼葉、幼根中的運輸屬于極性運輸,這種運輸?shù)姆较蚴?/span>________,通常選擇_______枝條作為該實驗的材料。
(2)四組實驗中,誘導莖細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的IAA濃度為______,濃度為500mg/L的IAA對生根具有________(填“抑制”或“促進”)作用,實驗結果說明該實驗小組未進行________。
(3)實驗中不同濃度的IAA浸泡時最好在具有一定濕度遮陰的室內(nèi)原因為________,若要繼續(xù)探究生長素促進幼根生長的機理,可取幼根生長旺盛處作________(填“橫切”或“縱切”)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測量細胞、比較得出結論。具有與其相似機理的另一種植物激素為________。
(4)該實驗在秋季完成,植株培育過程中部分葉片發(fā)黃脫落,從激素調(diào)節(jié)的角度看,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 生長旺盛的一年生 300mg/L 促進 預實驗 避免干燥、炎熱環(huán)境改變IAA溶液的濃度 縱切 赤霉素 脫落酸促進葉的衰老和脫落
【解析】
分析題文描述和題圖:對照組為不加IAA的清水處理組,用不同濃度IAA浸泡的為實驗組。各實驗組扦插枝條的平均生根數(shù)與平均根長均大于對照組,而且IAA濃度為300mg/L時扦插枝條的平均生根數(shù)最多、平均根長最大,說明實驗所用的IAA濃度均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而且促進作用最大的IAA濃度為300mg/L。
(1) 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指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的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的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通常選擇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作為該實驗的材料。
(2) 用不同濃度IAA浸泡的為實驗組,對照組為不加IAA的清水處理組。題圖顯示:各實驗組扦插枝條的平均生根數(shù)與平均根長均大于對照組,而且IAA濃度為300mg/L時扦插枝條的平均生根數(shù)最多,平均根長也是最長并與IAA濃度為100mg/L的實驗組相當,據(jù)此可推知:誘導莖細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的IAA濃度為300mg/L,濃度為500mg/L的IAA對生根具有促進作用,實驗結果說明該實驗小組未進行預實驗。
(3) 干燥、炎熱環(huán)境能夠改變IAA溶液的濃度,從而導致實驗誤差的出現(xiàn)?梢,實驗中不同濃度的IAA浸泡時最好在具有一定濕度遮陰的室內(nèi)的原因為:避免干燥、炎熱環(huán)境改變IAA溶液的濃度,以減少實驗的誤差。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細胞伸長生長,因此若要探究生長素促進幼根生長的機理,可取幼根生長旺盛處作縱切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測量細胞、比較得出結論。赤霉素也能促進細胞伸長生長。
(4) 脫落酸的合成部位為根冠萎蔫的葉片等,主要作用為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據(jù)此可推知:該實驗在秋季完成,植株培育過程中部分葉片發(fā)黃脫落,其原因可能是脫落酸促進葉的衰老和脫落。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編號①~⑤的圖像是顯微鏡下拍到的二倍體百合(2n=24)的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搗碎的花藥置于載玻片上,滴加甲基綠染液染色1~2 min,制成臨時裝片
B.圖②中細胞的特點是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C.圖③中細胞的特點是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發(fā)生交叉互換而導致染色體變異
D.圖②中的細胞有4個染色體組,圖⑤的每個細胞中含姐妹染色單體24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遠離大陸的島嶼上,某種群的各個特征及種群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如下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為出生率,乙為死亡率
B.在丁的模型中處于圖形底部的是幼年個體
C.種群密度能預測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
D.調(diào)查種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個高等動物體內(nèi)細胞分裂的示意圖及該動物細胞中一條染色體上DNA的含量變化。分析回答
(1)該動物體細胞內(nèi)有染色體_________條。圖2中表示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圖是________。
(2)乙細胞處于曲線中的___段,該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名稱為______。
(3)曲線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三種細胞可同時出現(xiàn)在該動物的__________中(填一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研究了某種定居型蜘蛛(肉食性動物)的能量流動過程,并構建了如圖所示模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下一個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可能會大于87.7kJ·m–2·a–1
B.蜘蛛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至少屬于第二營養(yǎng)級
C.流經(jīng)蜘蛛的總能量是477.4 kJ·m–2·a–1
D.X表示的是被下一營養(yǎng)級攝食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團隊對藍藻中的優(yōu)勢種四尾柵藻和銅綠微囊藻進行了培養(yǎng)實驗,他們將四尾柵藻和銅綠微囊藻在22℃、26℃、30℃下進行純培養(yǎng)和共培養(yǎng),結果如下圖2。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規(guī)格為1mm×1mm×0.1mm)計數(shù)藻細胞數(shù)目時,進行取樣前,需將培養(yǎng)液________,樣液取出后應立即加入固定液。將樣液稀釋100倍,觀察到的計數(shù)室中藻細胞分布見圖1,則培養(yǎng)液中藻細胞的密度是_________個/mL。
(2)根據(jù)圖2結果,純培養(yǎng)實驗中,兩種藻類的最大生物量都出現(xiàn)在26℃,說明__________。22℃和30℃溫度下兩種藻類生物量的明顯區(qū)別是________。
(3)根據(jù)共培養(yǎng)實驗結果,當溫度由22℃升至26℃時,成為優(yōu)勢種群的是________。
(4)若要統(tǒng)計該湖泊周邊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常采用目測估計法和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是大興安嶺某林區(qū)發(fā)生中度火燒后,植被演替過程;圖2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部分生物關系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火燒15~40年間,草本、灌木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均為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們與喬木競爭時獲得的光照________。
(2)針葉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較慢;馃笕粞a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___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環(huán)。
(3)圖2中跳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屬于來________。由喬木、草本植物、蝗蟲、蜘蛛和雜食性鳥構成的食物網(wǎng)中,雜食性鳥分別處于第________營養(yǎng)級。
(4)下列屬于該區(qū)域東亞飛蝗種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號)。
①物種豐富度 ②遷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空間分布 ⑤種群密度
(5)下圖表示圖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兩類動物(植食動物和肉食動物)利用食物的部分過程。
①植食動物的糞便屬于圖解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部分,能量由植食動物流向肉食動物的傳遞效率可表示為___________(用序號表示)。
②肉食性動物可以通過植食性動物留下的氣味去捕獵,植食性動物同樣能夠依據(jù)肉食性動物的氣味或行為特征躲避獵捕,這說明了信息傳遞的作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麥是常見的糧食作物之一,某研究小組測定種子在不同發(fā)育時期中相關物質(zhì)干重的百分含量,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1)據(jù)圖可知成熟的小麥種子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___________。與小麥種子相比,在種植花生種子時,應該淺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jù)圖分析,在6~20天內(nèi)小麥種子中淀粉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定量測定之前,進行了還原性糖含量變化的預測實驗,請?zhí)畛鋵嶒炘,完成實驗步驟,并寫出初步的實驗結論。
實驗原理:___________,顏色深淺與還原性糖含量成正比。
實驗步驟: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別發(fā)育6、12、20天的小麥種子,各加入適量蒸餾水,研碎、提取、定容后離心得到還原性糖制備液;
②取3支試管,編號1、2、3,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還原性糖制備液;
③在上述試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將三只試管水浴加熱50~65℃,觀察顏色變化。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人體內(nèi)環(huán)境三種主要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轉化模式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
A.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
B.甲中含有血紅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與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質(zhì)濃度較高
D.組織細胞代謝廢物經(jīng)細胞膜進入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