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8.荒漠齒肋赤蘚具有超強耐旱能力的原因是其含有抗旱基因ScALDH21.科研人員提出兩種提高棉花抗旱能力的途徑,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第一條途徑:利用限制酶從荒漠齒肋赤蘚中提取目的基因,即抗旱基因ScALDH21.科研人員將目的基因整合到Ti質粒的T-DNA(或可轉移DNA)上,常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導入棉花的葉肉細胞.最后,將含目的基因的棉花葉肉細胞培育成轉基因植株.
(2)第二條途徑:可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獲得荒漠齒肋赤蘚與棉花的雜種植物.在該方法中,荒漠齒肋赤蘚細胞與棉花細胞融合前需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常用誘導兩原生質體融合成雜種細胞的化學試劑為聚乙二醇(或PEG).該技術利用的主要原理有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細胞的全能性.

分析 1、基因工程中的工具包括: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2、農桿菌轉化法(約80%的轉基因植物都是用這種方法獲得的)
①農桿菌特點:易感染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對單子葉植物沒有感染力;Ti質粒的T-DNA可轉移至受體細胞,并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上.
②轉化:目的基因插人Ti質粒的T-DNA上 農桿菌→導入植物細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細胞染色體上→目的基因的遺傳特性得以穩(wěn)定維持和表達.
3、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過程:

(1)誘導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離心、振動、電刺激等.化學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為誘導劑.
(2)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是新的細胞壁的生成.
(3)植物體細胞雜交的終點是培育成雜種植株,而不是形成雜種細胞就結束.
(4)雜種植株的特征:具備兩種植物的遺傳特征,原因是雜種植株中含有兩種植物的遺傳物質.

解答 解:(1)第一條途徑利用的是基因工程,即利用限制酶從荒漠齒肋赤蘚中提取ScALDH21.將ScALDH21整合到Ti質粒的T-DNA上,通過農桿菌轉化法導入棉花的葉肉細胞.(2)第二條途徑是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獲得荒漠齒肋赤蘚與棉花的雜種植物.在該方法中,由于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因此荒漠齒肋赤蘚細胞與棉花細胞融合前需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再用化學誘導劑聚乙二醇(或PEG)誘導形成雜種細胞.該技術利用的主要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細胞的全能性.
故答案為:
(1)限制      抗旱基因ScALDH21  T-DNA(或可轉移DNA)  農桿菌轉化
(2)植物體細胞雜交  纖維素酶和果膠    聚乙二醇(或PEG)   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細胞的全能性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組織培養(yǎng)、植物體細胞雜交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操作步驟等知識;識記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原理、過程、條件及應用,再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第二階段文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細菌、藍藻和放線菌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qū)別是( )

A.細胞體積的大小 B.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

C.無成形的細胞核 D.細胞器的種類及其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與細胞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般來說,真核細胞比原核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更高
B.與真核細胞相比,原核細胞生物膜僅缺少了核膜這一組成成分
C.B淋巴細胞分化成漿細胞的過程中,線粒體的數目會增多
D.光合作用是能量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途徑,反應的場所都在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模型是人們?yōu)榱四撤N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關模型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羅伯特森拍攝的細胞膜的電鏡照片,能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屬于物理模型
B.設計并制作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科學性、準確性比美觀與否更重要
C.畫概念圖是構建概念模型的一種方法,可以梳理所學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D.自然界存在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可用數學模型Nt=N0λ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常見的釀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但自然界中的某些酵母可以分解木糖產生酒精,但對酒精的耐受能力較差,科學家們利用人工誘變的技術獲得了能利用木糖且對酒精耐受力強的釀酒酵母突變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獲得上述突變型釀酒酵母的方法是:人工誘變后,使用木糖為碳源且添加一定濃度酒精的的液體培養(yǎng)基進行選擇培養(yǎng).
(2)獲得上述突變型釀酒酵母后,需要進行分離純化,操作步驟如圖:

制備以上過程所需的培養(yǎng)基時需要倒平板操作,平板冷凝后需要倒置的原因是防止皿蓋上的冷凝水落入培養(yǎng)基造成污染,圖乙是圖甲過程A純化培養(yǎng)的結果,接種時劃線的順序是①③②,圖丙是圖甲過程C純化培養(yǎng)的結果,推測接種時主要的操作失誤是涂布不均勻.
(3)為測定突變型釀酒酵母的活性,用適宜濃度的海藻酸鈉溶液將活化的酵母細胞固定化后發(fā)酵無菌麥芽汁制酒,實驗中當海藻酸鈉濃度較低時,細胞活力較低原因是海藻酸鈉濃度較低時包埋不緊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數量不足.若發(fā)酵條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檢查發(fā)酵液發(fā)現麥芽汁幾乎無酒味,發(fā)酵失敗最可能的原因是將海藻酸鈉熔化時未冷卻就將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在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從紅細胞中釋放出血紅蛋白常用的方法是將紅細胞放在蒸餾水和甲苯溶液中吸水脹破,純化蛋白質常用的方法是凝膠色譜法(或電泳、透析法、離心沉降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有關酶和ATP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保存酶時,應選擇該酶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
B.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團,T代表三個高能磷酸鍵
C.檢驗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雙縮脲試劑檢驗反應物是否完全分解
D.酶的合成需要ATP,ATP的合成需要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生物膜上常附著某些物質或結構以與其功能相適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膜上附著核糖體,有利于對多肽鏈進行加工
B.葉綠體內膜上附著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
C.線粒體內膜上附著與細胞呼吸有關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
D.細胞膜上附著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動吸收某些營養(yǎng)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江蘇省徐州市多年來圍繞“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生態(tài)建設工程,生態(tài)效應逐漸顯現.下列有關該生態(tài)工程的分析評價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種多樣性程度顯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組成更為復雜
C.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更為多樣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懷柔區(qū)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燕麥穎片顏色由B、b和Y、y基因(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控制.B和Y基因分別控制前體物質轉變?yōu)楹谏睾忘S色色素。黑色色素存在時,能夠遮蓋黃色,使燕麥穎片表現為黑色,如圖1.將黑穎(BBYY)和白穎(bbyy)燕麥雜交,F1均表現為黑穎,如圖2.請回答問題:

(1)F1基因型是

(2)F1自交獲得F2,F2表現型有 種,其性狀分離比為

(3)將F1與白穎燕麥雜交,后代中黃穎燕麥所占比例為 ,其基因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