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圖是組成生物體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與相應組成元素的關系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小分子A、B、C、D、E的化學元素中相同的是C、H、O.
(2)寫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稱:
⑥糖原;   ⑦脂肪 ⑧RNA(核糖核苷酸);    ⑨DNA(脫氧核糖核酸).
(3)導致F1-Fn差異的原因是構成多肽的氨基酸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順序不同,肽鏈的數(shù)目和空間結構不同(蛋白質空間結構不同).
(4)寫出下列物質的具體名稱:F2為抗體;F4為胰島素.
(5)小分子C和D的堿基差別是前者含U,后者含T.

分析 分析題圖:⑥是糖原,A是葡萄糖,①是c、H、O;⑦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②是c、H、O;⑧是RNA,C是核糖核苷酸,③是C、H、O、N、P;⑨是DNA,D是脫氧核苷酸,④是C、H、O、N、P;(10)是蛋白質,E是氨基酸,⑤是C、H、O、N.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C、H、O是A、B、C、D共有的元素.
(2)圖中⑥是糖原,⑦是脂肪,⑧是RNA,⑨是DNA.
(3)F1-Fn差異體現(xiàn)了蛋白質功能多樣性,蛋白質功能多樣性由蛋白質結構多樣性決定,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與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及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有關.
(4)F2的功能消滅抗原,是抗體;F4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是胰島素.
(5)C是核糖核苷酸,D是脫氧核苷酸,二者的差異是:①五碳糖不同,前者的五碳糖是核糖,后者的五碳糖是脫氧核糖;②堿基不完全相同,前者的堿基是A、T、G、C,后者的堿基是A、U、G、C.
故答案為:
(1)C、H、O
(2)糖原     脂肪     RNA(核糖核苷酸)    DNA(脫氧核糖核酸)
(3)構成多肽的氨基酸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順序不同,肽鏈的數(shù)目和空間結構不同(蛋白質空間結構不同)
(4)抗體   胰島素
(5)U    T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糖類的分類、分布和功能,脂質的分類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核酸的分類、分布和功能,旨在考查學生對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的功能理解和比較識記,掌握蛋白質結構和功能多樣性,比較掌握DNA和RNA在組成成分上的異同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種三肽類含氮雜環(huán)有機化合物,分子式C3N6H6.不法商家將含“偽蛋白氮”較高的三聚氰胺摻入奶粉,提高檢測時“蛋白質”的含量,大大降低生產(chǎn)成本.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三聚氰胺中肯定含有N元素B.蛋白質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NH2
C.三聚氰胺不能替代蛋白質的營養(yǎng)D.蛋白質要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圖中a表示某種物質,b表示相關細胞,兩者關系描述合理的是(  )
A.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漿細胞或記憶B細胞
B.如果a表示神經(jīng)遞質,b表示神經(jīng)細胞,此時細胞膜電位表現(xiàn)可能為外負內正
C.如果a表示甲狀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腦細胞,不可能是垂體細胞
D.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或集合管細胞b,將導致血漿滲透壓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取生長旺盛的綠葉,用直徑為1cm打孔器打出小圓片若干(注意避開大葉脈),抽出小葉圓片內的氣體,并在黑暗處用清水處理使小葉圓片細胞間隙充滿水,然后平均分裝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濃度的富含CO2溶液的小燒杯中,置于光溫恒定且適宜的條件下,測得各組小葉圓片上浮至液面所需平均時間,將記錄結果繪制成曲線如圖1.

(1)與a濃度相比,b濃度時小葉圓片葉肉細胞的類囊體薄膜上[H]的生成速率快 (填“快”、“相等”或“慢”),此時小圓片的葉肉細胞中能產(chǎn)生ATP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
(2)當CO2濃度大于c時,隨著CO2濃度的增大,小葉圓片中有機物的積累速率減慢 (填“加快”、“不變”、或“減慢”).
(3)另取若干相同的小葉圓片分別置于溶液CO2濃度為a的小燒杯中,選用40W的臺燈作為光源,通過改變光源與小燒杯之間的距離進行實驗(實驗溫度保持相同且適宜),根據(jù)實驗結果繪制成圖2曲線(X1>0).
①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②限制B點凈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濃度,C點的含義是小圓片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凈光合作用速率為零)時光源與小燒杯之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某種植物的兩對基因(A和a、B和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中純合子的概率為( 。
A.$\frac{1}{16}$B.$\frac{1}{8}$C.$\frac{1}{4}$D.$\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人體內的體液各組成部分的關系如下圖所示,據(jù)圖分析回答.

(1)A~D代表體液的各組成部分,說出其名稱:A血漿,B組織液,C細胞內液,D淋巴.其中A、B、D三者共同構成了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huán)境.
(2)A和B液體的物質交換通過組織中的毛細血管壁結構完成.
(3)B與C之間的水的交換方式是自由擴散(或滲透作用),消化道中的氨基酸進入A液體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4)A液與B液和D液的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差別在于A液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后兩者該物質相對含量較少.D液體直接來自B液(或組織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表中與圖示相符的是(  )
選項1234
A染色體DNA脫氧核苷酸基因
B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
C核酸DNA脫氧核苷酸基因
D核酸染色體DNA基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圖1、圖2表示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相關實驗,據(jù)圖分析某同學總結的六個結論,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①甲處的噬菌體一定含有放射性.      
②乙處的噬菌體一定不含放射性.
③圖1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不能證明蛋白質是不是遺傳物質.
④圖2增設一組35S標記的噬菌體作對照,就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不能證明蛋白質是不是遺傳物質.
⑤如果培養(yǎng)2代以上,甲處DNA分子兩條鏈都有放射性的噬菌體個數(shù)一定增多.
⑥如果培養(yǎng)2代以上,乙處噬菌體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
A.②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她研制的抗瘧藥青蒿素挽救了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細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徑(實線方框所示)和酵母細胞產(chǎn)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間產(chǎn)物FPP的途徑(虛線方框所示)如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過程①需要RNA聚合酶識別DNA中特定的堿基序列,該過程在細胞的分裂期很難進行的原因是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為染色體,DNA不能解旋.
(2)在青蒿的不同組織細胞中,相同DNA轉錄起點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青蒿素的合成體現(xiàn)了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3)研究表明,相關基因導入酵母細胞后雖能正常表達,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卻很少,據(jù)圖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細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4)若FPP合成酶基因含4300個堿基對,其中一條單鏈中A:C:T:G=1:2:3:4,則該基因連續(xù)復制3次至少需要18060個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