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如表是某荒地一條食物鏈3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分析表(單位:J/hm2•a).后來由于該荒地被附近居民掘土而成為洼地,進而成為沼澤地.
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呼吸釋放量
A2.48×10113.61×1010
B7.46×1087.16×108
C2.42×1072.31×107
(1)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A營養(yǎng)級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營養(yǎng)級捕食,未被分解者利用;第二營養(yǎng)級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2%;該荒地的群落演替類型為次生演替.
(2)受水浸泡的沼澤土壤,由于缺氧時,微生物的活動減弱,土壤有機物的分解速度降低,使有機物積累量增加,可成為開發(fā)有機肥和生物能源的場所.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A為生產(chǎn)者,其同化量即為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群落的總能量2.48×1011J/hm2.a(chǎn),這部分能量是由生產(chǎn)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A、B、C間的關系為A→C→B.荒地上發(fā)生的是次生演替.

解答 解:(1)根據(jù)表格中三個營養(yǎng)級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構建食物鏈為A→C→B,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群落的總能量是A(生產(chǎn)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為2.48×1011J/hm2.a(chǎn).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A生產(chǎn)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A營養(yǎng)級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營養(yǎng)級捕食,未被分解者利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二營養(yǎng)級(C)到第三營養(yǎng)級(B)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42×107)÷(7.46×108)×100%≈3.2%.次生演替是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jīng)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因此該荒地被附近居民掘土而成為洼地,進而成為沼澤地屬于次生演替.
(2)受水浸泡的沼澤土壤,由于缺氧時,微生物的活動減弱,土壤有機物的分解速度降低,使有機物積累量增加,可成為開發(fā)有機肥和生物能源的場所.
故答案為:
(1)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營養(yǎng)級捕食,未被分解者利用        3.2%    次生演替
(2)缺氧時,微生物的活動減弱,土壤有機物的分解速度降低

點評 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群落演替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圖表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用14C標記參加光合作用的CO2,可以直接了解光合作用的哪一過程( 。
A.光反應必須在有光條件下進行B.水的光解釋放O2的過程
C.CO2被還原為糖類的過程D.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的轉化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使用某種農藥來防治害蟲,開始效果很顯著,但長期使用以后,效果越來越差,原因是(  )
A.害蟲對農藥進行了定向選擇
B.農藥對害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了定向選擇
C.害蟲對農藥產(chǎn)生了隔離
D.害蟲對農藥產(chǎn)生了定向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是人體內生命活動調節(jié)機制的模型,請回答相關問題:

(1)若該圖表示人體的神經(jīng)調節(jié),則在該模型上完成的過程稱反射,其中E結構由傳出神經(jīng)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構成.模型中能對信號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結構是圖中的C結構(填圖中字母).
(2)若該圖表示人體水鹽調節(jié),且A、B、C、E為結構,D為物質.其中C代表垂體,則D代表抗利尿激素.從人吃的食物過咸時開始,到E結構做出反應為止,整個過程稱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與酶不同,D物質起作用后,將被滅活,因此需不斷的產(chǎn)生.
(3)若該圖表示體液免疫中的部分過程,A、C、E均代表細胞,則促使C細胞開始增殖和分化的B物質包括抗原和淋巴因子.A細胞最可能是T淋巴細胞.若有經(jīng)處理的抗原作用于正常人的A細胞,最終E細胞能分泌與該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此過程還會形成記憶B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某高山動物的毛色有深灰色、銀灰色和白色,依次受B、by和b基因的控制,研究發(fā)現(xiàn):深灰色個體的毛色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對深灰色個體身體的某一部位用一定劑量的紫外線處理后,部分個體的該部位長出白色且毛色不再改變.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深灰色個體毛色的季節(jié)性變化是一種適應現(xiàn)象
B.毛色的季節(jié)性變化表明基因的表達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
C.紫外線引起深灰色個體毛色的改變是突變的結果
D.紫外線能引起B(yǎng)、by和b基因結構的定向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神經(jīng)調節(ji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不可能僅由一個神經(jīng)細胞來完成
B.樹突增大了神經(jīng)細胞的膜面積有利于酶附著以提高代謝速率
C.特定情況下,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也能使肌肉收縮
D.內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某些結構也能分泌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中國科學家成功將人肝再生增強因子( hALR)的基因導入羊的乳腺上皮細胞中,再利用核移植技術培育出了轉基因克隆羊,其乳汁含有hALR.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人的肝細胞中獲取所有mRNA,并以此為模板反轉錄產(chǎn)生多種cDNA/互補DNA片段,與載體連接后儲存在一個受體菌群中,該受體菌群體叫做人的cDNA(部分DNA)文庫,從該文庫中獲得hALR基因,這樣獲得的基因與人的肝細胞中的hALR基因相比有(有/沒有)區(qū)別.
(2)得到hALR基因后,若要較快地得到大量的hALR基因,一般采用PCR技術擴增.擴增過程包括:目的基因解鏈為單鏈、引物與單鏈相應互補序列結合、在Taq/熱穩(wěn)定DNA聚合/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復循環(huán).如圖中箭頭表示一條引物結合模板的位置及擴增方向,請用箭頭在方框內標出另一條引物的位置及擴增方向.

(3)目的基因能否在受體細胞中穩(wěn)定遺傳的關鍵是轉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4)人的hALR基因能夠在羊乳腺細胞表達出相同的hALR,說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電鏡下觀察小腸上皮細胞,發(fā)現(xiàn)細胞膜上有許多種不同的膜蛋白,如:與Na+和葡萄糖轉運有關的膜蛋白A、與細胞粘著性有關的膜蛋白B、能與某種激素發(fā)生結合的膜蛋白C、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等,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膜蛋白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導致四種膜蛋白分子結構差異的根本原因是轉錄的mRNA不同(轉錄的DNA基因不同);
(2)膜蛋白D的特性是高效性、專一性(寫出兩點即可),膜蛋白C不能(填“能”或“不能”)與促甲狀腺激素相結合;
(3)發(fā)生癌變的小腸上皮細胞的膜蛋白B(填“A”或“B”或“C”或“D”)減少,將發(fā)生癌變的小腸上皮細胞用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再移至普通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不同間隔時間取樣,檢測到被標記的癌細胞比例減少,出現(xiàn)上述結果的原因是依據(jù)DNA半保留復制特點,移到普通培養(yǎng)基的被標記細胞,(第1次增殖的結果是標記細胞仍占100%),隨著細胞增殖次數(shù)的增加,不被標記的細胞開始出現(xiàn)并不斷增多,故被標記細胞比例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某棄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鏈由植物→田鼠→鼬組成,某生態(tài)學家通過調查得知,田鼠種群密度為80只/hm2.調查時,他在1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標記40田鼠,第二次捕獲30只.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棄耕地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者主要為植物,次級消費者為鼬
B.棄耕農田里發(fā)生初生演替,和棄耕前相比該棄耕地群落結構發(fā)生了改變
C.該生態(tài)學家第二次捕獲的田鼠中,有標記的田鼠有20只
D.若標記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則估算的種群密度大于80只/h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