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58年,德國的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的觀點 |
B、1959年,羅伯特森提出了生物膜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 |
C、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
D、1970年,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可以說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結果預測 (紅色液滴移動情況) | 相應結論 | ||
裝置一 | 裝置二 | ||
① | 不動 | 只有有氧呼吸 | |
② | 不動 | 只有無氧呼吸 | |
③ | 左移 | 同時進行兩種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膜表面的糖蛋白 |
B、膜內含有相應的載體多 |
C、膜的選擇透過性 |
D、膜的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都是破壞性的 |
B、人類活動可以任意對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 |
C、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演替 |
D、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①過程需要DNA聚合酶、②過程需要RNA聚合酶參與 |
B、①②過程中所涉及的tRNA、mRNA、rRNA都來自圖示中DNA的轉錄 |
C、人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病因體現(xiàn)了基因對性狀的直接控制 |
D、某段DNA上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則形成的mRNA一定會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一種 | B、二種 | C、三種 | D、四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只有培育品種⑥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秋水仙素 |
B、經(jīng)Ⅵ、Ⅶ過程培育出⑦所依據(jù)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
C、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yǎng)法 |
D、過程I和Ⅱ所采用的方法分別稱為雜交和測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鈉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 |
B、神經(jīng)纖維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
C、“某藥物”的作用機理是促進細胞的呼吸 |
D、24Na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