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基因型為Aa的植株連續(xù)自交,子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因不符合育種要求而被逐代淘汰,那么在F3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a基因型個體出現的頻率是(  )
A.$\frac{1}{64}$B.$\frac{1}{8}$C.$\frac{1}{16}$D.$\frac{1}{10}$

分析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基因型為Aa的植株連續(xù)自交,說明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Aa自交后代為AA、Aa、aa,比例為1:2:1.

解答 解:基因型為Aa的植株連續(xù)自交,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frac{1}{4}$AA+$\frac{1}{2}$Aa+$\frac{1}{4}$aa),淘汰掉其中的aa個體后,Aa的比例變?yōu)?\frac{2}{3}$,AA的比例為$\frac{1}{3}$.如果再自交則其后代F2是$\frac{1}{3}$AA+$\frac{2}{3}$Aa($\frac{1}{4}$AA+$\frac{1}{2}$Aa+$\frac{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F2是$\frac{3}{5}$AA+$\frac{2}{5}$Aa.如果F2再自交則其后代F3中,aa基因型個體出現的頻率是$\frac{2}{5}×\frac{1}{4}$=$\frac{1}{10}$.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以下為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問題:
(1)實驗目的:
①辨別細胞中的DNA和RNA所處的部位.
②嘗試觀察細胞中的DNA和RNA分布的方法.
(2)實驗原理:(略)
(3)材料用具:(略)
(4)實驗步驟:
①用吸管吸一滴清水滴在干凈的載玻片中央,然后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下表皮放在水滴中,用解剖針展平,蓋上蓋玻片.
②滴加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液,染色5min左右.
③在顯微鏡下分別找?guī)讉染色效果好的細胞進行觀察.
(5)問題:
①觀察的結果是:呈綠色區(qū)域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呈紅色區(qū)域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說明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
②如在低倍鏡下觀察到圖1被染色的物質,為了觀察清楚,應將A向右上方方移至圖示B的位置,同時可以進行放大觀察,具體操作為:轉動轉換器,并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可選用圖2③⑤(填數字)組合,若此時視野較暗,可以用大光圈或凹面鏡調亮視野.
③實驗選材用豬血行嗎?為什么?不能,首先豬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不能作為實驗材料;其次,豬血的紅細胞中本來具有紅色,會影響實驗結果的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有關AT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甘油分子由小腸腔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過程中,細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B.由于人體內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線粒體,不能產生ATP
C.為滿足對能量的需求,肌細胞中貯存大量ATP
D.ATP水解失去兩個磷酸基團后,是RNA的組成單位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根據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遞質與受體結合后,可引發(fā)3電位變化
B.遞質的釋放過程是主動運輸
C.2中不可能有抗體
D.此圖表示神經沖動的傳導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下丘腦在人體生理調節(jié)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請據圖回答問題(甲、乙、丙、丁為人體內的某結構或細胞,A、B、C、D為激素).

(1)當人體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圖中激素A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明顯升高.這一生理活動的調節(jié)方式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同時激素D腎上腺素(填名稱)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產生不自主戰(zhàn)栗.引起骨骼肌戰(zhàn)栗的神經傳導途徑為:皮膚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如果某人因發(fā)高燒,體溫一天內基本都是38.5℃,則他在這一天產熱量等于散熱量(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2)下丘腦除參與圖中的調節(jié)過程外,還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填激素名稱),由甲釋放到血液中,調節(jié)人體內水鹽的平衡.
(3)如果血液中物質A的含量過高,會抑制下丘腦和甲的分泌活動,這種調節(jié)作用稱為(負)反饋調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一個海島上,一種海龜中有的腳趾是連趾(ww),有的腳趾是分趾(WW、Ww),連趾便于劃水,游泳能力強,分趾則游泳能力較弱.若開始時,連趾和分趾的基因頻率各為0.5,當海龜數量增加到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的海龜容易從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龜則不易獲得食物,若干萬年后,基因頻率變化成為W為0.2,w為0.8.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海龜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因為環(huán)境改變使海龜產生了定向變異
B.由于自然選擇,海龜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預示著生物的進化方向
C.若干萬年后的海龜已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種,原因是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
D.雖然經過了若干萬年后,該種群的基因庫并未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下列有關細胞程序性死亡的說法,正確的有( 。
A.細胞程序性死亡受基因調控
B.發(fā)生細胞程序性死亡的內因是致癌因子激活了相關基因
C.細胞發(fā)生程序性死亡是生物發(fā)育中的一種正,F象
D.細胞程序性死亡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家蠶蠶體有斑紋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現為無斑紋.斑紋顏色由常染色體上另一對基因(B/b)控制,BB或Bb為黑色,bb為灰色.
(1)現選用兩純合親本甲,乙雜交得到F1,F1測交結果如下表:
性狀黑色斑紋灰色斑紋無斑紋
數目9185173
親本甲的性狀為無斑紋,乙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狀和分離比為黑色斑紋:灰色斑紋:無斑紋=9:3:4.F2中自交不發(fā)生上述性狀分離的個體占$\frac{3}{8}$.
(3)A/a所在染色體偶見缺失現象,如圖所示.染色體缺失的卵細胞不育,染色體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為A0a的蠶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現型和比例為有斑紋:無斑紋=1:1.
(4)家蠶中,雌性性染色體為ZW,雄性性染色體為ZZ.家蠶體壁正常基因(T)與體壁透 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現用有斑紋體壁透明雌蠶(A0aZtW)與 有斑紋體壁正常雄蠶(A0aZTZT)雜交得到F1,將其中有斑紋個體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紋體壁正常雄性個體和有斑紋體壁正常雌性個體分別占$\frac{1}{4}$、$\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為了探究“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失水和吸水?”某同學針對這一問題作出的假設是: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為了檢驗這一假設,該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蔥鱗片葉,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刀片,鑷子,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顯微鏡.
實施實驗:
(1)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臨時裝片.
(2)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3)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
(4)用低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如圖為該同學觀察到的一個正處于質壁分離狀態(tài)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示意圖,圖中②③④(填序號)合起來稱為原生質層.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除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結構上的原因還有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在⑤中發(fā)現與外界相同的蔗糖溶液,這說明細胞壁具有全透性性.
(5)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
(6)用低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發(fā)現原生質層逐漸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中央液泡的大小和顏色變化是由小變大、顏色由深變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