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成丙酮酸時 |
B、生成[H]時 |
C、生成二氧化碳時 |
D、生成水時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由圖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實驗伊始b側(cè)液體的濃度大于a側(cè)的 |
B、由圖乙可知圖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
C、圖丙中相當于圖甲中c結(jié)構(gòu)的是③④⑤ |
D、把圖丙所示狀態(tài)的細胞放在清水中,會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某些生物稱作二倍體的原因是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
B、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 |
C、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產(chǎn)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組 |
D、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的是24條而不是23條染色體上的DNA的堿基序列的原因是,X與Y染色體上有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曲線上的點 | 種群大小 | (K-N)/K | 種群的增長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環(huán)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xiàn)在S4點之后 |
B、防治蝗蟲應在蝗蟲數(shù)量達到S3點時進行 |
C、漁業(yè)捕撈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點 |
D、若此表表示酵母菌生長狀況,則S1時期種內(nèi)斗爭最激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1 | B、2 | C、3 | D、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提出基因就在染色體上,并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明的科學家是摩爾根 |
B、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說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而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 |
C、艾弗里等人證明轉(zhuǎn)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質(zhì) |
D、格里菲思的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證明了殺死的S型細菌體內(nèi)的DNA是轉(zhuǎn)化因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都能進行繁殖和有氧呼吸 |
B、都沒有核膜和染色體 |
C、都能通過無絲分裂增加細胞數(shù)目 |
D、都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