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某研究所對一個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了幾年的跟蹤調查,請根據相關調查材料回答問題.
(1)如圖1表示某種魚遷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①圖2中能反映魚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是B.
②該魚在t3時期后,種群數量變化是不再增長,主要原因是種內斗爭加劇和捕食者數量增多.
③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增長型.
④該魚種群數量的變化規(guī)律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負反饋調節(jié).
(2)這個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通過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相對穩(wěn)定,如果此時遇到輕度污染則對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不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分析 分析題圖:圖1中,t1之前種群數量增長率逐漸增大,種群數量逐漸增多;t1時種群數量增長率最大;t1~t2時,種群數量增長率逐漸降低,但種群數量還在逐漸增多;t2時,種群數量增長率為0,此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即K值.所以圖1表示S型增長曲線的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變化曲線.

解答 解:(1)①由以上分析可知該種魚的種群數量呈S型曲線增長,即B圖.
②t2時,種內斗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食物減少,導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種群數量不再增加.
③t1時種群數量增長率最大,所以此時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④該魚種群數量的變化規(guī)律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負反饋調節(jié).
(2)河流的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動態(tài)平衡;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所以河流受到輕度污染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沒有明顯影響;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故答案為:
(1)①B.②不再增長   種內斗爭加劇   捕食者數量增多  ③增長  ④負反饋
(2)物質循環(huán)    能量流動    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要求考生掌握種群數量變化曲線,能根據種群數量增長率變化曲線準確判斷種群數量增長曲線;識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啟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國務院發(fā)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某科研小組開展酸雨與生態(tài)系統(tǒng)關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對三種植物葉綠素含量(mg/g)影響的結果.
pH值5.8(對照)4.03.02.0
桃樹2.20(100)2.19(9 9.55)2.13(96.82)1.83(83.18)
臘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
木樨1.07(100)1.07(100)1.05(98.13)0.96(89.72)
注:括號內為與同種植物對照實驗的相對百分比.
(1)葉綠素位于葉綠體內的類囊體薄膜上,提取后經層析分離,擴散最慢的色素帶呈黃綠色.酸雨中的SO42-破壞葉綠素,導致光反應產生的還原氫和ATP(產物)減少.由于光反應速率降低,將直接影響暗反應過程中的三碳化合物的還原,最后導致(CH2O)生成減少.
(2)由表可知:①隨著酸雨pH值的降低,葉綠素含量受影響程度葉綠素含量減小、受影響程度逐漸增大;②比較三種植物葉綠素葉綠素含量可知,受影響更明顯的是臘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對木樨的葉綠素含量沒有影響,酸雨PH高于3.0對各種植物的葉綠素含量影響較。
(3)長期酸雨影響會導致部分植物死亡,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細胞和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的細胞都由相同的化合物組成B.所有的生物都由細胞構成
C.所有的細胞都有一樣的結構組成D.細胞通過分裂的方式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表是生物科學史上一些經典實驗的敘述,表中“科學家及實驗方法”和“結論或觀點”能匹配的是(  )
選項科學家及實驗方法結論或觀點
A摩爾根用類比推理法研究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
B艾弗里將從S型菌中提純的DNA、蛋白質和多糖等物質分別加入培養(yǎng)R型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只加入DNA時,R型菌才可轉化為S型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C赫爾希和蔡斯用18O分別標記水和二氧化碳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全部來自于水
D科學家用假說-演繹法研究DNA復制DNA為半保留復制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別是( 。
A.性腺、甲狀腺、腎上腺B.垂體、甲狀腺、全身組織細胞
C.垂體、垂體、垂體D.垂體、垂體、腎上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將1個15N標記的雙鏈DNA分子,放在14N的條件下復制3次,則子代DNA分子中被15N標記的DNA占(  )
A.$\frac{1}{8}$B.$\frac{2}{8}$C.$\frac{1}{6}$D.$\frac{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圖1是當A接受一定強度刺激后引起F收縮過程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D結構的放大示意圖.請回答:
(1)圖2的結構名稱是突觸,結構②的名稱是突觸后膜.
(2)用針刺A時,引起F收縮的現象被稱為反射.針刺引起疼痛,產生痛覺的部位是大腦皮層.
(3)當興奮在神經纖維B上傳導時,興奮部位的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呈外負內正.
(4)如果在圖2中①和②的間隙處注射乙酰膽堿,②處發(fā)生的變化是興奮(興奮、抑制),原因是乙酰膽堿引起結構②上膜電位(或外負內正)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以下為人們對光合作用探索歷程中的經典實驗,請根據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一:l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1)在該實驗中,薩克斯看到的現象是C
A.葉片全變藍    B.遮光一半變藍 C.曝光一半變藍D.葉片全不變藍
(2)薩克斯將綠色葉片先放在暗處幾小時的目的是B
A.將葉片中的水分消耗掉B.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葉片的呼吸強度D.提高葉片對光的敏感度
資料二: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和卡門(M•Kamen)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別標記水和二氧化碳,使它們分別成為H218O和OC18O2,然后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兩組光合作用實驗(容器中為一種低等綠色植物--小球藻懸液,將容器置于光照條件下).
(1)該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18O具有放射性.
(2)該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的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反應物H2O,根據該實驗寫出乙圖中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有關核糖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核糖體是由C、H、O、N、P等元素組成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B.核糖體是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器
C.核糖體由蛋白質和RNA組成
D.分泌蛋白最初是由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