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6.在某實驗中選用YMA根瘤菌固體培養(yǎng)基來培養(yǎng)費氏中華根瘤菌(自生固氮菌),配方如表所示.
 物質 甘露醇 酵母粉MgSO4•7H2 K2HPO4 NaCl CaCl2 H2O
 劑量 13.861g 4.683g 0.099g 0.359g 0.335g 0.010g 1000mL
回答下列問題.
(1)按物理性質,培養(yǎng)基可分為液體培養(yǎng)基和固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的配置過程具有如下步驟:①滅菌 ②計算 ③倒平板 ④調pH  ⑤稱量  ⑥溶化,正確是順序為②⑤⑥④①③.費氏中華根瘤菌以甘露醇作為碳源.
(2)想要測定某一時期活菌數(shù)量,可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計數(shù).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shù)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shù).
(3)此實驗是如果防止污染的?在培養(yǎng)基中沒有加入氮源,這樣其他的微生物就不能在此培養(yǎng)基中長期生存.

分析 1、培養(yǎng)基按物理性質分:

名稱特征功能
固體培養(yǎng)基外觀顯固體狀態(tài)的培養(yǎng)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離、鑒定
液體培養(yǎng)基呈液體狀態(tài)的培養(yǎng)基主要用于工業(yè)生產
2、兩種純化細菌的方法的比較
 優(yōu)點缺點適用范圍
平板劃
線分離法
可以觀察菌落特征,對混合菌進行分離不能計數(shù)適用于好氧菌
稀釋涂布
平板法
可以計數(shù),可以觀察菌落特征吸收量較少,較麻煩,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適用于厭氧,兼性厭氧
3、檢測培養(yǎng)液中細菌總數(shù),可以看出采用的計數(shù)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計數(shù).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同一樣品中的細菌數(shù)時,在每一個梯度濃度內,至少要涂布3個平板,選擇菌落數(shù)在30~300的進行記數(shù),求其平均值,再通過計算得出土壤中細菌總數(shù).

解答 解:(1)按物理性質,培養(yǎng)基可分為液體培養(yǎng)基和固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的正確順序為:②計算、⑤稱量、⑥溶化、④調pH、①滅菌、③倒平板.根據(jù)表格成分可知,費氏中華根瘤菌以甘露醇作為碳源.
(2)想要測定某一時期活菌數(shù)量,可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計數(shù).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shù)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shù).
(3)該培養(yǎng)基中沒有加入氮源,這樣其他的微生物就不能在此培養(yǎng)基中長期生存,從而達到防治雜菌污染的效果.
故答案為:
(1)液體培養(yǎng)基   ②⑤⑥④①③甘露醇
(2)稀釋涂布平板    30~300
(3)在培養(yǎng)基中沒有加入氮源,這樣其他的微生物就不能在此培養(yǎng)基中長期生存.

點評 本題以培養(yǎng)基配方的表格為載體,考查了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yǎng)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培養(yǎng)基的成分、類型以及配置方法,掌握微生物分離、純化以及計數(shù)的方法,再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下列是對通過不同微生物發(fā)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分析,請回答有關問題
(1)在用發(fā)酵技術制作食品前,往往要先用配制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發(fā)酵菌,培養(yǎng)基除提供主要營養(yǎng)物質外,還需要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yǎng)物質以及氧氣的要求.例如,培養(yǎng)乳酸桿菌時需要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維生素,培養(yǎng)霉菌時需將培養(yǎng)基的PH調至酸性.
(2)腐乳制作的流程:讓豆腐上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配制鹵湯時,要使鹵湯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
(3)泡菜制作過程中影響亞硝酸鹽含量的因素有溫度、PH、鹽的用量等因素.
(4)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操作過程:配制溶液→制備標準顯色液→制備樣品處理液→比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請回答下列幾組高中生物教材實驗的相關問題:
①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      ②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    ③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     ④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⑤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        ⑥用高倍鏡觀察線粒體    ⑦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蛋白質所用的試劑分別是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實驗②中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
(2)上述實驗中,在觀察最后實驗現(xiàn)象時,要求是活細胞的有⑤⑥(填序號).
(3)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用于實驗⑤的實驗材料.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用于實驗④的實驗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細胞內還有與ATP結構類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較為廣泛.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ATP分子能在細胞膜上某些蛋白質的催化下水解
B.CTP中高能磷酸鍵全部水解后的產物能作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C.GTP的合成常伴隨放能反應,而吸能反應不一定伴隨GTP的水解
D.UTP是三磷酸尿苷的英文名稱縮寫,其分子中含有2個高能磷酸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有關細胞中的化合物及細胞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磷脂和核酸所含化學元素的種類不同
B.垂體細胞中合成的生長激素不組成細胞結構
C.自由水含量顯著減少的細胞必定處于衰老狀態(tài)
D.細胞膜、線粒體膜上均有運輸葡萄糖的載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用無水乙醇或丙酮提取、分離紫色洋蔥鱗片葉中的色素
B.用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觀察質壁分離時看不到染色體
C.觀察線粒體用新鮮的蘚類葉片代替口腔上皮細胞效果更佳
D.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遇雙縮脲試劑可以顯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黃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黃曲霉菌污染的飼料中,它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并蓄積,引起瘤變.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將該酶添加在飼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圖為采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AFB1解毒酶的流程圖.請回答:

(1)基因工程常見的運載工具(體)有質粒、λ噬菌體衍生物、動植物病毒(答全).將目的基因導入酵母菌,常用CaCl2(或Ca2+)處理酵母菌使其成為感受態(tài)細胞.
(2)酵母菌中導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到AFB1解毒酶基因已經存在酵母菌內.隨后實驗發(fā)現(xiàn)酵母菌中沒有檢測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AFB1解毒酶基因在酵母菌中沒有表達(或沒有轉錄和翻譯),若要采用蛋白質工程進一步改造該酶的特性,其基本途徑是:從提高酶的活性出發(fā),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3)黃曲霉毒素等會污染環(huán)境.防止環(huán)境污染實現(xiàn)循環(huán)經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態(tài)工程.設計時需遵循其基本原理,例如系統(tǒng)整體性原理強調各組分之間要有適當?shù)谋壤,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能量、物質、信息等的轉換和流通,并且實現(xiàn)總體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或“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研究者將乳腺細胞M誘導成為乳腺癌細胞(記為Mc),研究細胞癌變后的代謝水平變化.

(1)M誘變?yōu)镸c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細胞癌變后,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細胞周期的變化是變短.
(2)實驗一:研究者測定了M及Mc的葡萄糖攝取量,結果如圖1.由圖可知,Mc相對M來說葡萄糖的攝取量增加.
(3)實驗二:研究者將一種作用于線粒體內膜的呼吸抑制劑加入到M和Mc細胞的培養(yǎng)液中,與不加呼吸抑制劑的M和Mc細胞相比,計算獲得圖2所示數(shù)據(jù).結果說明M細胞(或“乳腺細胞M”、“癌變前細胞”)對該抑制劑更為敏感.由于該抑制劑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為確定癌變細胞的呼吸方式,研究者測定了乳酸在細胞培養(yǎng)液中的含量,發(fā)現(xiàn)Mc組的乳酸含量明顯升高,可確定細胞癌變后代謝所需能量主要來自無氧呼吸(或癌細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無氧呼吸).
(4)為了探究癌細胞發(fā)生這一代謝變化的原因,研究者測定了M和Mc中某種葡萄糖轉運蛋白mRNA的量,結果見圖3,這說明癌細胞通過提高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合成量來提高葡萄糖攝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為自然環(huán)境中生物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cd段波動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動所致

B.“竭澤而漁”會使魚蝦數(shù)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會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停滯甚至崩潰

C.滅鼠時如果僅殺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D.自然界的生物的環(huán)境容納量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不會被突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