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1.圖表示人體內成體干細胞(2n=46)在分裂過程中細胞局部結構變化過程.
(1)在A中參與DNA復制的酶有解旋酶、DNA聚合酶,它們是從結構1(填序號)運進的.
B中DNA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染色體數(shù):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比例為4:4:2:1,C表示有絲分裂末期,判斷的依據是核膜重建.
(2)成體干細胞經過細胞分化過程形成肝細胞,此過程的實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若肝細胞發(fā)生癌變,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使得細胞與細胞間的連接、通訊與識別能力降低.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效應T細胞能作用于癌變的肝細胞,使其發(fā)生凋亡,細胞凋亡受基因的調控.

分析 分析題圖:A中1為核孔,2和3為核膜,4為染色質;B中核膜和核仁逐漸解體消失,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前期;C中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現(xiàn),發(fā)生在有絲分裂末期.

解答 解:(1)參與DNA復制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是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合成的,它們通過1核孔進入細胞核.B表示有絲分裂前期,此時細胞中DNA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染色體數(shù):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比例為4:4:2:1;C中核膜重建,表示有絲分裂末期.
(2)成體干細胞經過細胞分化過程形成肝細胞,而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癌變后,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效應T細胞能作用于癌變的肝細胞,使其發(fā)生凋亡;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故答案為:
(1)解旋酶、DNA聚合酶   1   4:4:2:1   末    核膜重建
(2)細胞分化   基因選擇性表達   糖蛋白    效應T細胞      基因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細胞分化、細胞癌變和細胞凋亡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正確分析題圖;識記細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細胞分化的實質;識記細胞凋亡的概念和癌細胞的主要特征,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染色時先用甲基綠染液,再用吡羅紅染液
B.該實驗的步驟是: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
C.酒精燈烘干載玻片,可迅速殺死并固定細胞
D.用高倍顯微鏡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呈綠色的染色體和呈紅色的R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呈現(xiàn)不同狀態(tài)
B.②是產生核糖體、mRNA和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C.③的外側與內質網相連,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D.蛋白質可由核孔進入細胞核,而mRNA正好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為真核細胞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Ⅰ.(1)核膜外層膜與內質網膜相連,從而加強了細胞核與細胞質的聯(lián)系.
(2)細胞中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是6核孔.
(3)與某些RNA合成及核糖體組裝有關的結構是4核仁.
(4)圖中2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DNA.
(5)7是中心體,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Ⅱ.若該細胞為豚鼠胰腺腺泡細胞,思考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關問題.
(1)用含3H標記的亮氨酸注射到如圖細胞中,則出現(xiàn)3H的細胞器依次為.1、8、3(填數(shù)字).
(2)若含18O的氨基酸在參與分泌蛋白合成過程中產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來自于氨基酸的-COOH(羧基) (基團).
(3)與分泌蛋白的最后的分泌過程有關的細胞結構是:高爾基體、細胞膜、線粒體.
(4)寫一種分泌蛋白的名稱:胰島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地區(qū)一個動物種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4、0.2和0.4,請回答:
(1)該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是這個種群的基因庫,該種群a基因的頻率為0.5.
(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如果該種群滿足四個基本條件,即種群最夠大、不發(fā)生基因突變、不發(fā)生自然選擇、沒有遷入遷出,且種群中個體間隨機或自由交配,則理論上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0.25,子代群體中a基因的頻率為0.5.該種群沒有(有、沒有)發(fā)生進化,因為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生物膜的基本特點之一是能夠維持相應環(huán)境內的物質濃度.下圖a、b、c代表跨膜運輸方式,d代表膜上的物質.回答下列與生物膜有關的問題

(1)1959年羅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質-脂質-蛋白質模型,他將生物膜描述為靜態(tài)的統(tǒng)一結構.但這一觀點無法解釋變形蟲的變形運動等現(xiàn)象(舉一例),因此遭到了質疑.
(2)被動運輸包括兩種類型,其中自由擴散(圖中編號為a)不需要膜蛋白的協(xié)助.主動運輸(圖中編號為c)所需的載體蛋白實際上是一些酶蛋白復合體,與被動運輸不同,該類膜蛋白能水解ATP而為運輸提供能量.
(3)人工合成的僅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封閉球狀結構稱為脂質體.帶電荷的分子很難通過脂質體的原因是磷脂雙分子層的內部(內部\外部)是疏水的.
(4)圖中物質跨膜運輸方式會受到低溫影響的是a、b、c(填圖中編號).
(5)某植物根系對某物質X的吸收速率與X的濃度關系如圖2所示,該植物根系對X的吸收方式為協(xié)助擴散或主動運輸(填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以下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冰雪天室外作業(yè)者體內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會不斷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會減少
B.大量失鈉,對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影響大于細胞內液
C.抗體、淋巴分子、溶菌酶皆存在于內環(huán)境中,通過參與特異性免疫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D.內環(huán)境即細胞外液,成分的穩(wěn)定和理性性質的恒定即穩(wěn)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表示酶、激素、蛋白質三者關系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1、2、3分別表示激素、酶、蛋白質
B.能產生1物質的細胞肯定能產生3物質
C.能產生3物質的細胞肯定能產生1物質
D.物質1、3都是由專門的器官產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將廢棄農田改造成蘆葦濕地,通過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決生活污水和農業(yè)生產對水源造成的污染問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蘆葦濕地構成了一個在物質和能量上自給自足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B.蘆葦濕地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xiàn)
C.從廢棄農田到蘆葦濕地的變化屬于次生演替,該過程體現(xiàn)了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D.蘆葦濕地中生物種類多樣,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