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細胞膜是細胞的邊界 | |
B. | 溶于脂質的物質能夠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 | |
C. | 變形蟲的變形運動 | |
D. | 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雙層排列在膜中間 |
分析 1、19世紀末,歐文頓發(fā)現(xiàn)脂溶性物質很容易通過細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質構成的.
2、1959年羅伯特森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細胞膜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了三層結構模型,三層結構模型認為生物膜是靜態(tài)的統(tǒng)一結構.
3、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動鑲嵌模型.認為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這個支架不是靜止的,具有流動性.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也是可以動運動的.
解答 解:A、生物膜的“蛋白質--脂質--蛋白質”靜態(tài)結構模型能解釋細胞膜是細胞的邊界,A錯誤;
B、生物膜的“蛋白質--脂質--蛋白質”靜態(tài)結構模型能解釋溶于脂質的物質能夠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B錯誤;
C、變形蟲的變形運動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生物膜的“蛋白質--脂質--蛋白質”靜態(tài)結構模型不能解釋,C正確;
D、生物膜的“蛋白質--脂質--蛋白質”靜態(tài)結構模型能解釋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雙層排列在膜中間,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組編號 | A | B | C | D | E | F |
X物質的濃度(mg/mL) | 0 | 2 | 4 | 8 | 15 | 32 |
細胞內ATP的濃度(mmol/mL) | 80 | 70 | 50 | 20 | 5 | 1 |
細胞死亡的百分率 | 1 | 3 | 10 | 25 | 70 | 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中只有半數(shù)的染色體被標記 | B. | 細胞中每條染色體都不被標記 | ||
C. | 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中都被標記 | D. | 細胞中被標記的染色體數(shù)無法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b、c和Ⅰ、Ⅱ的基本單位均是核糖核苷酸 | |
B. | 若Ⅰ、Ⅱ中發(fā)生堿基對增添,將會引起DNA分子結構變化 | |
C. | 若b、c基因位置互換,則發(fā)生基因重組 | |
D. | a、c為非等位基因,可在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交叉互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n,2n,4n,n | B. | n,4n,2n,n | C. | 4n,2n,n,n | D. | 2n,4n,2n,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染色體 | |
B. | 由一條染色體復制而成的兩條染色體 | |
C. | 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的兩條染色體 | |
D. | 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的兩條染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試管1 | 試管2 | 試管3 | 試管4 | |
蒸餾水 | 2 | 3 | 2 | A2.3 |
pH=8緩沖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乙生物提取液 | 0.3 | |||
丙生物提取液 | 0.3 | |||
總體積 | 3.8 | 3.8 | 3.8 | B |
試管1 | 試管2 | 試管3 | 試管4 | |
顏色深淺程 | ++ | - | + |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