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8.生物組織中有機物的鑒定實驗中,下列對實驗材料的選擇錯誤的是( 。
A.大豆種子--蛋白質鑒定B.花生種子--油脂鑒定
C.甘蔗--還原糖鑒定D.白面饅頭--淀粉鑒定

分析 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
(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
(4)淀粉遇碘液變藍.
(5)甲基綠能使DNA呈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紅色.

解答 解:A、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且色淺,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A正確;
B、花生種子含油脂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油脂鑒定的理想材料,B正確;
C、甘蔗莖的薄壁組織含有較多的蔗糖,而蔗糖是非還原糖,因此不能用于還原糖的鑒定,C錯誤;
D、白面饅頭含有大量的淀粉,可用于淀粉的鑒定,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檢測脂肪的實驗、檢測蛋白質的實驗、檢測還原糖的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選擇的材料是否合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酪氨酸幾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這種差異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甜味肽的分子式為Cl3H16O5N2,則甜味肽是一種二肽
C.n個氨基酸共有m個氨基,則這些氨基酸縮合成的一個多肽中氨基數(shù)必為m-n
D.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則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植物激素及其類似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
B.外界因素會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植物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jié)
C.植物激素類似物可以起到與植物激素相同的效果,且比天然激素效果穩(wěn)定
D.植物激素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表示反饋調節(jié)的模式圖,下列所述與圖示模型不符的是( 。
A.甲表示水體污染加劇,乙表示魚蝦死亡增多
B.甲表示種群數(shù)量增多,乙表示種內斗爭加劇
C.甲表示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水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
D.甲表示被捕食者數(shù)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數(shù)量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P53基因是正常細胞內重要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53基因突變可導致肝臟細胞癌變,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P53基因對體外培養(yǎng)的肝癌稀薄啊生長有抑制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切下新鮮的肝癌組織,在37℃下用胰蛋白酶消化30-40分鐘,用培養(yǎng)液制成細胞懸液在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液是模擬了人體內環(huán)境的成分配制的,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防止雜菌污染.
(2)獲取P53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化學方法合成和從基因文庫中獲取.
(3)將P53基因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并與脂質體混合,將混合物滴加至肝癌細胞上,輕輕混勻.最后篩選出含有P53基因的肝癌細胞.脂質體在這個操作中的作用是將P53(目的)基因導入肝癌細胞.
(4)為證明P53基因有抑癌作用,需將兩種細胞接如多孔板中,并從次日開始檢測每孔的細胞總數(shù),繪制如圖所示的兩條曲線.若P53基因有抑癌作用,則曲線1是肝癌細胞,曲線2是轉入P53基因的肝癌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與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變是隨機的、不定向的
B.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
C.種群間由于地理上的障礙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可稱生殖隔離
D.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個體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后代,從而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為研究不同濃度的萘乙酸對河北楊扦插生根的影響,某研究小組進行了相關實驗,得到的實驗結果如表.據(jù)表得出的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組別萘乙酸溶液濃度(mg/L)生根插條數(shù)(支)平均生根數(shù)(條/支)
A400696
B6008513
C800438
D0(清水)73
A.D為空白對照組,是實現(xiàn)實驗目的必須設置的一組
B.生根插條數(shù)和每條插條的平均生根數(shù)均反映了因變量受自變量影響的情況
C.為了確定促生根的最適宜萘乙酸濃度,應配制400-600mg/L的萘乙酸溶液再實驗
D.通過該實驗結果不能得出生長素對插條生根作用“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同學為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設計實驗步驟如下:①取同一植株上長勢相同、芽數(shù)目相同的健壯枝條15根,隨機均分為甲、乙、丙三組;②將甲組插枝的下端插入適量全營養(yǎng)培養(yǎng)液中,乙組和丙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低濃度和高濃度的2,4-D溶液中;③均置于適宜且相同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每天觀察、記錄插枝上芽的數(shù)目.上述存在錯誤的實驗步驟有(  )
A.0個B.1個C.2個D.3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根據(jù)細胞結構與功能統(tǒng)一的觀點判斷,下列與人體某些細胞結構中附著核糖體的內質網較為發(fā)達的事實,不符合的是(  )
A.肝細胞合成細胞表面受體B.吞噬細胞合成細胞內的水解酶
C.骨酪肌細胞合成大量ATPD.漿細胞合成抗體分泌到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