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圖甲是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曲線.圖書為某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某時期的模式圖.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甲圖bc段的變化是間期DNA復制的結果
B.在圖甲de段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減半
C.處于cd段的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
D.圖乙細胞可能在圖甲的bc段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圖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復制;cd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ef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
乙圖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解答 解:A、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復制,A正確;
B、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這會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B錯誤;
C、cd段的每條染色體上都含有2個DNA分子,可代表有絲分裂前、中期,也可代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中期.處于cd段的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C正確;
D、圖乙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可能會在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發(fā)生基因突變,即甲圖中的bc段,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和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及變化規(guī)律,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判斷圖中細胞所處的時期;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曲線圖中各區(qū)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常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性染色體上,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B.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導致染色體上的基因數(shù)量增加
C.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
D.γ射線處理使染色體上數(shù)個基因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有(  )
①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細胞的衰老對于生物體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細胞癌變后在體外培養(yǎng)可無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細胞分化成紅細胞的過程是可逆的; 
④細胞衰老會發(fā)生線粒體減少、酶活性降低及細胞核體積變小等現(xiàn)象; 
⑤人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尾的消失是細胞凋亡的結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變異是細胞癌變的內因; 
⑦低溫引起的細胞凍傷和死亡屬于細胞壞死;  
⑧細胞分化是細胞的后代在形態(tài)、功能及遺傳物質上發(fā)生差異的過程; 
⑨細胞分化發(fā)生在多細胞生物的胚胎期,細胞衰老與凋亡發(fā)生在老年期; 
⑩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或產生了甲胎蛋白的細胞可能是癌細胞.
A.2項B.3項C.4項D.5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每個神經(jīng)元與其他神經(jīng)元之間構成的突觸的多少取決于該神經(jīng)元的突觸小體數(shù)量
B.神經(jīng)元上能與神經(jīng)遞質特異性結合的受體主要分布在樹突膜和胞體膜上
C.神經(jīng)元軸突膜外Na+含量高,膜內K+含量高,兩種離子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不消耗能量
D.神經(jīng)元的細胞膜上含有糖蛋白,該物質與細胞間信息交流有關,癌細胞含該物質相對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齡畫成錐體,圖是施肥對某種苔草的月齡結構的影響.苔草的幼枝具有更大的營養(yǎng)價值,它將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動物,如五趾跳鼠.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與對照組相比,施肥使苔草月齡較大的分枝成為優(yōu)勢
B.若在理想狀態(tài)下,對苔草施肥后,短時間內五趾跳鼠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將呈“S”型
C.養(yǎng)殖或釋放五趾跳鼠的天敵或減少它們食物的來源等措施都可控制五趾跳鼠的數(shù)量
D.施肥有利于苔草幼枝的發(fā)生,且對苔草施肥后,一段時間內五趾跳鼠的年齡組成類型最接近于穩(wěn)定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校生物研究小組對當?shù)匾缓粗腥芙庋醯暮窟M行研究,用黑白瓶法測得24h原初溶解氧的含量為10mg/L,白瓶為透明玻璃瓶,黑瓶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將它們分別置于6種光照強度下,24h后,實測獲得6對黑白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記錄數(shù)據(jù)見表.
光照強度(klx)0abcde
白瓶溶氧量(mg/L)31016243030
黑瓶溶氧量(mg/L)333333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為3mg/L的原因是黑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氣,沒有光照,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該瓶中所有生物24h呼吸消耗氧氣量為7mg/L.
(2)當水層光照強度為c時,白瓶中植物24h產生的氧氣量為21mg/L.光照強度至少為aklx,該水層產氧量剛好維持生物耗氧量所需.當光照強度為dklx,再增加光照強度,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也不會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中pH調節(ji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人體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間
B.血液中存在Na2CO3和NaHCO3這樣一對緩沖劑
C.血液中的Na2CO3過多時,就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對平衡是在神經(jīng)的調節(jié)下獨立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已知黑尿癥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丈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妹妹都是黑尿癥患者,而他們的父母都正常.表現(xiàn)正常的該夫婦生育出黑尿癥患兒的概率是(  )
A.$\frac{1}{9}$B.$\frac{1}{8}$C.$\frac{1}{4}$D.$\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為人體免疫部分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①②中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②.
(2)A、B的名稱分別是效應T細胞、抗體.其中B主要的作用是與抗原結合,形成復合物,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3)圖中沒有識別作用的免疫細胞是漿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是吞噬細胞
(4)當細菌外毒素再次進入人體后,人體主要是通過⑤⑦過程發(fā)揮免疫作用.
(5)結核桿菌屬于胞內寄生菌,當它侵入人體后,人體主要是通過②⑥過程發(fā)揮免疫作用,體內直接接觸該靶細胞并導致其裂解的免疫細胞是效應T細胞.
(6)屬于二次免疫反應的過程是④⑤,其特點是反應更快、更強烈.
(7)消極精神因素可使T細胞活性下降,間接引起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T細胞活性下降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的原因是淋巴因子的分泌量減少,識別呈遞抗原的能力降低.
(8)如果圖中所示的抗原為釀膿鏈球菌,當人體產生抗體消滅該菌時,也會攻擊心臟瓣膜細胞,導致風濕性心臟病,這屬于免疫失調中的自身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