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圖bc段的變化是間期DNA復制的結果 | |
B. | 在圖甲de段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減半 | |
C. | 處于cd段的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 | |
D. | 圖乙細胞可能在圖甲的bc段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圖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復制;cd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ef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
乙圖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解答 解:A、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復制,A正確;
B、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這會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B錯誤;
C、cd段的每條染色體上都含有2個DNA分子,可代表有絲分裂前、中期,也可代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中期.處于cd段的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C正確;
D、圖乙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可能會在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發(fā)生基因突變,即甲圖中的bc段,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和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及變化規(guī)律,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判斷圖中細胞所處的時期;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曲線圖中各區(qū)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常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性染色體上,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 |
B. | 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導致染色體上的基因數(shù)量增加 | |
C. | 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 | |
D. | γ射線處理使染色體上數(shù)個基因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基因突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項 | B. | 3項 | C. | 4項 | D. | 5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每個神經(jīng)元與其他神經(jīng)元之間構成的突觸的多少取決于該神經(jīng)元的突觸小體數(shù)量 | |
B. | 神經(jīng)元上能與神經(jīng)遞質特異性結合的受體主要分布在樹突膜和胞體膜上 | |
C. | 神經(jīng)元軸突膜外Na+含量高,膜內K+含量高,兩種離子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不消耗能量 | |
D. | 神經(jīng)元的細胞膜上含有糖蛋白,該物質與細胞間信息交流有關,癌細胞含該物質相對較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與對照組相比,施肥使苔草月齡較大的分枝成為優(yōu)勢 | |
B. | 若在理想狀態(tài)下,對苔草施肥后,短時間內五趾跳鼠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將呈“S”型 | |
C. | 養(yǎng)殖或釋放五趾跳鼠的天敵或減少它們食物的來源等措施都可控制五趾跳鼠的數(shù)量 | |
D. | 施肥有利于苔草幼枝的發(fā)生,且對苔草施肥后,一段時間內五趾跳鼠的年齡組成類型最接近于穩(wěn)定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光照強度(klx) | 0 | a | b | c | d | e |
白瓶溶氧量(mg/L) | 3 | 10 | 16 | 24 | 30 | 30 |
黑瓶溶氧量(mg/L) | 3 | 3 | 3 | 3 | 3 | 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體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間 | |
B. | 血液中存在Na2CO3和NaHCO3這樣一對緩沖劑 | |
C. | 血液中的Na2CO3過多時,就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 | |
D. | pH的相對平衡是在神經(jīng)的調節(jié)下獨立完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9}$ | B. | $\frac{1}{8}$ | C. | $\frac{1}{4}$ | D. | $\frac{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