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在現(xiàn)代生物科技的應用中,不需要進行檢測與篩選的是

A.對植物的莖尖進行組織培養(yǎng)獲得脫毒苗

B.將鼠的骨髓瘤細胞與B淋巴細胞融合,制備單克隆抗體

C.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蘿卜-甘藍”

D.將抗蟲基因導人植物細胞,培育具有抗蟲特性的新植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是某反射弧的組成示意圖(虛線內為神經中樞),據(jù)圖分析,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A.圖中興奮傳導(傳遞)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圖中箭頭表示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ABCD四個箭頭表示的方向都正確
C.刺激圖中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
D.圖中當④受到刺激而②損傷時,人體能產生感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永昌縣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決定反射時間的長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強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興奮性

C. 中樞突觸的數(shù)目 D. 效應器的興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永昌縣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遺傳物質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

A.DNA、細胞核、細胞質 B.核酸、染色體、細胞核

C.DNA、染色體、細胞質 D.DNA、染色體、細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西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段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細胞融合的簡略過程,據(jù)圖回答下而的問題。

(1)若A、B是植物細胞,在細胞融合之前已用 處理,除去了細胞壁;由A、B到C的過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融合完成的標志是 。

(2)若A、B是動物細胞,一般取自 ,然后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開來;由A、B到C的過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細胞融合的手段是 。

(3)若該過程是制備單克隆抗體,A為小鼠B淋巴細胞,那么,在獲得此細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 。在由A、B到C的過程中,所形成的C有 種,用來培養(yǎng)的D細胞應該是 培養(yǎng)。獲得D后,常用的培養(yǎng)方法是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西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段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哪項支持轉基因生物會引發(fā)生物安全性問題

A.轉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不可能與細菌或病毒雜交,重組出有害的病原體

B.花粉的傳播距離有限,不會引起生物安全

C.植物花粉存活時間有限,不會散失到其他環(huán)境,威脅其他生物

D.轉基因生物有可能成為“人侵的外來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西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段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進行組織培養(yǎng)時,由根尖細胞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

①細胞分化 ②細胞脫分化 ③染色體變異 ④基因重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回答有關免疫問題.
(1)抗體的化學成分為蛋白質.當B淋巴細胞或記憶細胞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受到抗原刺激時,該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分泌到血液中.
(2)HIV主要攻擊人體內的T細胞,最終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幾乎全部喪失.
(3)如圖表示將抗原注射到兔體內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

當注入抗原X,抗體產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第8天,同時注射抗原Y和X,圖中表示對抗原Y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C;表示對抗原X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B,其特點是第二次免疫應答反應快而強,這是因為初次免疫反應時產生的記憶細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則以后對抗原X的抗體產生量變化的是曲線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某種有機磷農藥能使突觸間隙中的乙酰膽堿酯酶(分解乙酰膽堿)活性受抑制,某種蝎毒會抑制 Na+通道的打開.如圖表示動作電位傳導的示意圖,其中a為突觸前膜,b為突觸后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軸突膜處于②狀態(tài)時,Na+內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處于③與④之間的軸突膜,Na通道大量開放
C.若使用該種有機磷農藥,則在a處不能釋放乙酰膽堿
D.若使用該種蝎毒,則能引起b處形成動作電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