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據(jù)甲、乙、丙、丁四幅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結構中都含有DNA和RNA
B.具有丙結構的生物一定具有乙、丁兩結構
C.甲、乙、丙、丁四結構中都具有雙層膜結構
D.具有丁結構的生物一定具有乙、丙兩結構

分析 分析題圖:圖甲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細胞(細菌細胞);圖乙具有雙層膜結構,且內(nèi)膜向內(nèi)折疊形成嵴,為線粒體;圖丙具有雙層膜結構,且內(nèi)含基粒,為葉綠體;圖丁具有雙層膜結構,且膜上有孔,為細胞核.

解答 解:A、甲、乙、丙、丁四結構中都含有DNA和RNA,A正確;
B、具有丙(葉綠體)結構的生物一定是綠色植物,其細胞中一定含有線粒體和細胞核,B正確;
C、圖甲為原核生物,其中不具有雙層膜結構,C錯誤;
D、具有。ǔ尚渭毎耍┙Y構的生物一定是真核生物,但真核生物的細胞中不一定具有線粒體,也不一定具有葉綠體,D錯誤.
故選:AB.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細胞結構和功能,要求考生識記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識記細胞中各種結構的圖象,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結構的名稱,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藍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藍藻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B.藍藻體內(nèi)產(chǎn)生能量的細胞器有線粒體
C.藍球藻、顫藻、發(fā)菜和衣藻等均屬于藍藻
D.藍藻細胞沒有細胞核,且DNA分子呈環(huán)狀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實例符合種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區(qū)灰倉鼠每年新增的個體數(shù)B.某湖泊中魚的數(shù)量
C.某森林每平方公里啄木鳥的數(shù)量D.每平方米草地中雜草的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將不同植物的三個未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的細胞分別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態(tài)不再變化后的細胞圖象如圖所示.則有關各細胞液濃度的判斷正確的是( 。
①實驗前B<A<C    
②實驗前B>A>C    
③實驗后B≥A=C    
④實驗后B>A>C.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甲中,ab表示一個細胞周期,cd表示另一個細胞周期;圖乙中,按箭頭方向,表示細胞周期.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處于圖甲、圖乙的細胞周期時間長短可能不同
B.處于圖甲a時期和圖乙B→A時期的細胞可進行DNA復制
C.處于圖甲、圖乙各時期的細胞一定都有染色單體存在
D.處于圖甲b時期的細胞,若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固醇類物質(zhì)中不包括( 。
A.維生素DB.性激素C.磷脂D.膽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表示光合作用的過程示意圖,A、B、C代表化學物質(zhì),請據(jù)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圖中所示細胞器為葉綠體,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薄膜(填結構名稱).
(2)圖中物質(zhì)B代表ATP,物質(zhì)C與五碳化合物結合而被固定.
(3)一分子三碳糖離開乙過程,需要3分子C參與反應,離開乙過程的三碳糖大部分運至葉綠體外,并轉(zhuǎn)變成蔗糖供植物體所有細胞利用.
(4)突然停止光照,NADPH的含量會下降(上升/下降/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長沙市一中生物課外小組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含反應室和注射器兩部分),用于測量H2O2酶催化H2O2反應放出的O2含量.他們提前制作了大小相同、干燥程度一致的圓形小濾紙片若干,然后開展了如下實驗:

①制備新鮮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的動物肝臟研磨液;
②將8片圓形小濾紙片在肝臟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貼在反應室上側的內(nèi)壁上(如圖所示);
③向反應室內(nèi)加入新配制的10mL3%H2O2溶液(如圖所示);將裝有2mL清水的注射器內(nèi)殘留的空氣排出后,用注射器針頭扎透反應小室的橡皮塞,使反應小室與注射器相通,記下此時注射器上液面的刻度.
④將反應小室旋轉(zhuǎn)180°,使圓形濾紙片與H2O2溶液混合;
⑤每隔30秒讀取并記錄注射器針筒液面的刻度一次,共進行2分鐘.
⑥將圓形濾紙片的數(shù)量改成6片,重復②→⑤,進行第二組實驗.
⑦將圓形濾紙片的數(shù)量改成4片,重復②→⑤,進行第三組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酶促反應速率與酶的數(shù)量(濃度)的關系.
(2)對步驟⑤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后,繪制出了如圖2所示曲線圖a.那么預期第三組實驗的大致曲線(在原圖中添畫該曲線并命名為b).
(3)上述實驗如果要獲得更多的氣體,在不改變?nèi)芤后w積的條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適當增加H202溶液的濃度,請在原圖中添畫該曲線并命名為c.
(4)若在短時間內(nèi),上述三組實驗產(chǎn)氧量無差異,最可能與酶的髙效性有關?在不改變反應室內(nèi)過氧化氫溶液的前提下,要使得三組實驗結果有明顯差異.需如何改進實驗?減少圓形濾紙片的數(shù)量或稀釋肝臟研磨液.
(5)該組同學還做了如下圖所示的相關實驗,由圖中可推知酶的活性除溫度外還受到pH值的影響,當pH從5上升到7,此酶活性的變化為先上升后下降;從如圖3所示曲線的因素中,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隨pH的變化酶的最適溫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當一個人的手指無意中接觸到針尖等尖銳物體時,會毫不猶豫地迅速縮回.對此現(xiàn)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手指能迅速縮回是條件反射的結果
B.完成這一過程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C.以上反應過程需要脊椎的參與
D.針尖等刺激引起疼痛的神經(jīng)中樞在大腦皮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