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6.下列有關細胞的生長與增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體細胞增殖的唯一方式是有絲分裂
B.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的行為均相同
C.細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是限制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因素之一
D.顯微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的一個視野,往往看不全細胞周期各時期的圖象

分析 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2、有絲分裂過程:
(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
(3)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目清晰;
(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解答 解:A、真核生物體細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絲分裂,有些體細胞還可以以無絲分裂的方式增殖,A錯誤;
B、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的行為均相同,都符合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的特點,B正確;
C、限制細胞長大的因素之一是細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細胞核的控制范圍有限,C正確;
D、各個細胞的細胞周期不是同步的,而且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持續(xù)時間長,分裂期持續(xù)時間短,故顯微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的一個視野,往往看不全細胞周期各時期的圖象,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體細胞的增殖方式、有絲分裂的特點、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云南省玉溪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多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血友病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下列關于這四種遺傳病遺傳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多指的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血友病女性患者的父親是該病的患者

C.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會在一個家系的幾代人中連續(xù)出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纖維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實現乙醇工業(yè)化生產的關鍵因素.纖維素酶可以從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培養(yǎng)液中提取.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分離土壤中纖維素分解菌的實驗流程:土壤取樣→選擇培養(yǎng)→梯度稀釋→鑒別培養(yǎng).
①培養(yǎng)纖維素酶分解菌的土樣最好選擇在富含纖維素環(huán)境采集.
②以下是一種培養(yǎng)基配方:纖維素5g、NaNO31g、Na2HPO4•7H2O1.2g、KH2PO40.9g、MgSO4•7H2O0.5g、K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餾水定容到1000mL).
該培養(yǎng)基能夠增加樣品中纖維素分解菌的濃度,其原理是培養(yǎng)基中纖維素是主要碳源,有利于纖維素分解菌生長,同時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
③為了鑒別纖維素分解菌和進一步純化菌種,可以在鑒別培養(yǎng)基上加入剛果紅染液,將篩選獲得的菌液稀釋后用涂布平板法方法接種到鑒別培養(yǎng)基上,然后挑選產生透明圈的菌落作為菌種進行擴大培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酶和ATP的說法合理的是( 。
A.漿細胞的形成過程中酶的種類和數量會不斷發(fā)生變化
B.ATP分子中的兩個高能磷酸鍵所含的能量相同,穩(wěn)定性也相同
C.骨骼肌細胞吸收周圍組織液中氧氣的過程不消耗ATP,但需要酶
D.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時,一般用碘液檢測實驗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常言道“馬無夜草不肥”,是有其科學依據的,生物體內有一種被稱為“BMALI”的蛋白質,能促進脂肪堆積,這種蛋白質在白天減少,夜間增多.下列哪類蛋白質在生物體內的功能與“BMAL I”最相似( 。
A.血紅蛋白B.抗體C.胰島素D.胃蛋白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研究小組開展了對某湖泊中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他們首先選取了該湖泊中5種不同的生物A、B、C、D、E,并對其進行消化道內食物組成的分析,然后又請當地湖泊研究所的專家對這5種生物體內2種污染物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如表所示.圖為該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參與碳循環(huán)的示意圖,甲、乙、丙、丁代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4種成分.分析回答:
生物種類消化道內食物組成千克重物污染物含量/mg
某種殺蟲劑
A魚(甲)魚(乙)7896
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
C小球藻/35
D魚(乙)水蚤1031
E水蚤小球藻515
(1)圖l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鏈(網)有3條,水蚤與河蚌的關系是競爭和捕食,從圖中可知,通常生物所處的營養(yǎng)級越高,其有毒物質積累量越大.
(2)圖2中丁指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庫(或者“無機環(huán)境”),其主要來源除圖中所示過程外,還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傳遞的過程是③④⑦(填序號).
(3)若該系統(tǒng)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變,現將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來的C:E=1:1調整為4:l,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傳遞給河蚌B的能量理論上是原來的2.0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數字).
(4)某段時間人們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魚類(甲)的種群密度,調查的總體積為2hm3,隨機選取多處樣方,若第一次捕撈了 40條全部標志后釋放,一段時間后進行第二次捕撈,在第二次捕撈到的魚(甲)中,未標志的有50條、標志的有20條,由此可估算出該魚類種群在該時期是50 條/h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蒸餾水(清水)、生理鹽水和酒精是生物實驗中常用的三種試劑,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中,蒸餾水的作用是使紅細胞吸水膨脹并最終脹破
B.“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采取的小動物可以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試管中
C.“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實驗中,可以用生理鹽水洗去表面的蘇丹Ⅲ染液浮色
D.“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中,使用清水漂洗,防止解離過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內環(huán)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huán)境.回答問題:
(1)為了區(qū)別個體生活的外界環(huán)境,人們把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叫做內環(huán)境.其主要的理化指標包括溫度、酸堿度和滲透壓三個主要方面.
(2)環(huán)境改變時,人會作出相應的調節(jié).例如人在饑餓時遇到寒冷刺激會變現出面色蒼白、全身顫抖.此時體內血糖濃度下降,細胞產熱不足,為了維持正常體溫,機體一方面通過骨骼肌收縮的方式加速熱量產生,全身顫抖;另一方面通過皮膚血管收縮的方式減少熱量散失,所以面色蒼白.
(3)免疫調節(jié)在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過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有時會“敵我不分”.小明接觸了某植物的花粉引起了皮膚蕁麻疹,小明的表現叫做過敏反映,引發(fā)該反應的物質叫過敏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甘肅省等三校高三上期中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中同時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氨基酸 B.丙酮酸 C.核苷酸 D.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