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如圖表示甲、乙、丙三個種群生物對同種食物的不同大小個體的捕食比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與乙、乙與丙之間存在競爭關系
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結構層次
C、乙對甲、丙的進化起選擇作用,而甲、丙對乙的進化不起作用
D、在某地區(qū)僅有該種類食物存在時,乙種群最可能保持數(shù)量的基本穩(wěn)定
考點:種間關系
專題:
分析:據圖可知,甲與乙、乙與丙具有相同的食物來源,故甲與乙、乙與丙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由于取食范圍越廣,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數(shù)量就越穩(wěn)定,所以在某地區(qū)僅有該種類食物存在時,乙種群最可能保持數(shù)量的基本穩(wěn)定.
解答: 解:A、據圖可知,甲與乙、乙與丙具有相同的食物來源,故甲與乙、乙與丙之間存在競爭關系,A正確;
B、甲、丙有相同的食物,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結構層次,B正確;
C、乙對甲、丙的進化起選擇作用,甲、丙對乙的進化也起作用,C錯誤;
D、取食范圍越廣,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數(shù)量就越穩(wěn)定,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要求學生能有一定分析圖形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有關種子萌發(fā)的問題.
(1)如圖是種子萌發(fā)成幼苗時糖類含量的變化曲線,請據圖作答.
C點之前葡萄糖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A點后淀粉含量開始增加的原因是
 

(2)當種子在暗處萌發(fā)生長時,大約6-8天內,CO2的釋放量達到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20天左右幼苗死亡.6~8天產生大量CO2的原因是,種子中的
 
氧化分解,同時還產生
 
等物質;幼苗死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表是莧菜抗“莠去凈”(一種除草劑)突變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堿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請分析選擇正確說法( 。
抗性品系CGT
丙氨酸
GGT
脯氨酸
AAG
苯丙氨酸
TTA
天冬酰胺
敏感品系CGA
丙氨酸
AGT
絲氨酸
AAG
苯丙氨酸
TTA
天冬酰胺
氨基酸位置227228229230
A、基因中堿基的改變,一定能引起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改變
B、其抗性的產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碼子發(fā)生了改變
C、其抗性產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鏈上決定第228位氨基酸的有關堿基中的A被G代替
D、突變品系不能再突變?yōu)槊舾衅废?/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用酵母菌釀酒時,向原料中通入足夠的空氣,酵母菌的數(shù)量與酒精的產生分別是( 。
A、死亡,增多
B、增多,不再產生
C、增多,增多
D、死亡,不再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其中視野最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以下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細胞核中的DNA不會隨著細胞體積的擴大而增加也導致細胞不能無限長大
B、細胞的自然更新和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都能夠由細胞凋亡完成
C、細胞分化、衰老的共同表現(xiàn)是都有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
D、原核細胞和蛙的紅細胞都能通過無絲分裂增加數(sh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三十九肽被酶作用后得到了4條多肽鏈和4個丙氨酸,如圖(圖中數(shù)字為氨基酸序號).據此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組成該三十九肽的氨基酸一定有20種
B、合成該三十九肽時,至少要脫去39分子水
C、得到的4條肽鏈比該三十九肽少了8個肽鍵
D、得到的4條肽鏈比三十九肽多了3個氨基和3個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活細胞內酶合成的主要場所和原料分別是( 。
A、細胞核 核苷酸
B、線粒體 氨基酸
C、高爾基體 氨基酸
D、核糖體 氨基酸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CAV-16是一種病毒,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發(fā)癥.下列有關人體對該病毒免疫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CAV-16侵入人體后,刺激活化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分泌抗體
B、人體內的巨噬細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過程屬于胞吞作用
C、成熟的B淋巴細胞經CAV-16刺激后即可進行分裂和分化
D、患兒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該病毒,記憶細胞會迅速直接產生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