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題圖:圖中①為轉錄過程,②為翻譯過程;反義mRNA可以與mRNA互補配對形成雜交分子,這樣會阻礙基因表達的翻譯過程.
解答 解:(1)PCR技術可在體外大量擴增目的基因;該技術需要加入的原料是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或dATP、dTTP、dCTP、dGTP);利用該技術擴增目的基因時,只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于合成一對引物即可,不需要知道該基因的全部堿基序列.
(2)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常用農桿菌轉化法.農桿菌中的Ti質粒上的T-DNA可轉移至受體細胞,并且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根據農桿菌的這一特點,如果將目的基因插入到Ti質粒的T-DNA上,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細胞中染色體的DNA上.分析圖示可知,TuMV-Nib反義基因轉錄形成的反義mRNA可與mRNA形成雜交分子,影響TuMV-Nib基因表達的②翻譯過程.
(3)對已經被病毒感染的植株,可選取該植株的莖尖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獲得脫毒苗,利用莖尖作為材料的原因是莖尖很少或不會被病毒感染.
故答案為:
(1)PCR 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或dATP、dTTP、dCTP、dGTP) 不需要
(2)農桿菌轉化法 T-DNA能主動轉移并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的DNA分子中 ②
(3)植物組織培養(yǎng) 莖尖很少或不會被病毒感染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驟,掌握各操作步驟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識記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相關應用,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草原中跳蝻種群密度的調查適合用樣方法 | |
B. | 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若濾液細線畫得過粗可能會導致色素帶出現(xiàn)重疊 | |
C. | 研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培養(yǎng)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yǎng)液中的溶解氧 | |
D. | 觀察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和紅細胞釋放血紅蛋白所依據的原理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植物 年份 | A植物 | B植物 | C植物 | D植物 | E植物 |
2003年 | 10.0 | 3.0 | 0.3 | 3.0’ | 3.2 |
2004年 | 9.2 | 2.1 | 0.6 | 2.0 | 2.8 |
2005年 | 8.0 | 1.1 | 1.1 | 0.4 | 1.7 |
2006年 | 6.8 | 0.3 | 1.5 | 0 | 1.3 |
2007年 | 5.5 | 0.1 | 2.3 | O | 0.5 |
區(qū)域號 | 1號 | 2號 | 3號 | 4號 | 5號 |
區(qū)域植株數 | 20 | 40 | 60 | 80 | 100 |
莢果數,植株數 | 8.3 | 6.8 | 3.9 | 2.7 | 2.1 |
每個莢果中種子數 | 6.0 | 5.9 | 6.2 | 5.9 | 6.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細菌吸收現(xiàn)成有機物的過程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 |
B. | 在富含有機物的酸性廢水中該菌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 | |
C. | 該細菌能將CO2轉化為有機物是由于細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 | |
D. | 礦區(qū)中的化學誘變因子可導致該菌發(fā)生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HIV最初侵入人體時,機體有針對HIV的抗體產生 | |
B. | HIV侵入人體后與T細胞相結合,破壞T細胞 | |
C. | 用15N標記的普通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HIV,HIV的蛋白質和RNA中均可出現(xiàn)放射性 | |
D. | RNA逆轉錄形成DNA的一條鏈時,有3種堿基互補配對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穩(wěn)態(tài)生理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穩(wěn)態(tài)有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B.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C.當穩(wěn)態(tài)遭到破壞時,可導致疾病發(fā)生
D.當血液的成分穩(wěn)定時,人一定不會發(fā)生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