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A.溫室種植蔬菜,夜晚可適當降溫,以減少呼吸消耗

B.對板結土壤及時松土,可促進根細胞的有氧呼吸

C.給含有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持續(xù)通氣,可提高酒精產(chǎn)量

D.慢跑可以促使人體細胞的有氧呼吸,使細胞獲得較多能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唐代詩人杜牧有首詩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牵,其中的流螢是指飛舞的螢火蟲,螢火蟲發(fā)光所需的能量直接來自于( 。
A.C6H12O6的分解B.蛋白質的分解C.ATP的水解D.脂肪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高中生物學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如果材料用具中無雙縮脲試劑,而有斐林試劑和蒸餾水等,也能檢測蛋白質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對比實驗法和產(chǎn)物檢測法
C.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實驗中,將洋蔥根尖制成臨時裝片后再進行低溫處理
D.32P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上清液出現(xiàn)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溫時間過長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把等量的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放在封閉容器中,并將它們置于相同強度不同顏色的光照下.8h后,對容器中的氧氣含量進行測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容器植物器官光的顏色溫度(℃)O2的增加量(mL)
1天竺葵22120
2天竺葵2215
3天竺葵22-10
4紫羅蘭2280
5紫羅蘭22-10
A.該實驗的自變量包括植物種類、植物器官、光的顏色和溫度
B.容器2和容器4可用來研究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C.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容器1中的植物總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容器3和容器5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表示的生物學含義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江西吉安第一中學高一下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在光照和黑暗條件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的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對該表數(shù)據(jù)分析正確的是

A.在連續(xù)光照的情況下,該植物在0℃條件下不能生長

B.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

C.每天光照與黑暗時間相等,在恒溫條件下,3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D.每天光照與黑暗時間相等,在恒溫條件下,30℃與5℃條件下積累的有機物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江西吉安第一中學高一下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H2O2酶的催化作用,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氣泡中氣體為氧氣,產(chǎn)生速率可表示該實驗因變量

B.為保證實驗的嚴謹性,溫度等變量控制應為相同且適宜

C.可將裝置中新鮮土豆換成煮熟冷卻的土豆片作為對照組

D.一段時間后,氣體量不再增加是因為H2O2酶已消耗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貴州遵義航天高級中學高二月考理科綜合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近來科學家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貓,這只小貓毛色花白,看上去完全不像生養(yǎng)它的斑貓媽媽,也不完全像為它提供細胞核的基因貓媽媽。對該克隆貓毛色的解釋合理的是( )

①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②提供卵細胞的雌貓細胞質基因進行了表達

③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代孕花斑貓媽媽的基因進行了表達

A.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石家莊第二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與創(chuàng)造“番茄——馬鈴薯”雜交植株有關的生物技術是( )

①轉基因技術②細胞核移植③植物組織培養(yǎng)④細胞融合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貴州遵義航天高級中學高一月考理科綜合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分化導致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了改變,其遺傳物質也隨之改變

B.衰老的生物體中,細胞都處于衰老狀態(tài)

C.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fā)育、維持內(nèi)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等有著重要作用21教育網(wǎng)

D.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較少,呼吸速度減慢,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