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關(guān)于靜電場和磁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場中場強越大的地方,電勢一定越高
B.電場中某點的場強與試探電荷的電荷量成反比
C.磁場中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通電直導線的受力方向
D.靜電荷產(chǎn)生的電場中電場線不閉合,通電直導線產(chǎn)生的磁場中磁感線是閉合線

分析 電場強度是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由電場本身決定,與試探電荷的電荷量無關(guān);沿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場強大小與電勢高低無關(guān);電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磁感線是閉合的曲線

解答 解:A、場強大小與電勢高低無關(guān),電場中場強越大的點,電勢不一定越高,故A錯誤;
B、電場中某點的場強由電場本身性質(zhì)決定,與試探電荷的電荷量無關(guān),故B錯誤;
C、磁場磁感應強度的方向與通電直導線的受力方向垂直,故C錯誤;
D、電流產(chǎn)生磁場的磁感線與條形磁鐵磁場的磁感線都是閉合的,而靜電荷產(chǎn)生的電場線不會閉合;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電場強度與磁場方向、磁感線等問題,要注意明確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均是由電場和磁場本身決定的;同時注意兩種場的性質(zhì)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所示,絕緣的斜面處于一個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中,一帶電金屬塊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滑到底端,已知在金屬塊下滑的過程中動能增加了0.3J,重力做功1.5J,電勢能增加0.5J,則(  )
A.金屬塊帶負電荷B.電場力做功0.5J
C.金屬塊克服摩擦力做功0.7JD.金屬塊的機械能減少1.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鉛蓄電池的電動勢為2V,這表示( �。�
A.電路中通過1C的電量,電源把2J的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B.把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本領比一節(jié)干電池大
C.電源兩極間的電壓為2V
D.電源內(nèi)電壓為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a、b是用同種規(guī)格的銅絲做成的兩個同心圓環(huán),兩環(huán)半徑之比為3:2,其中僅在a環(huán)所圍區(qū)域內(nèi)有垂直于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當該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均勻增大時,a、b兩環(huán)內(nèi)的感應電動勢大小和感應電流大小之比分別為( �。�
A.1:1,3:2B.1:1,2:3C.4:9,2:3D.4:9,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為球心,一質(zhì)量為m的小滑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靜止于P點,設滑塊所受支持力為FN,OP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F和FN大小分別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點電荷Q產(chǎn)生的電場中有a,b兩點,已知a點的場強大小為E,方向與ab連線成30°角,b點的場強方向與ab連線成120°角,如圖所示,則b點的場強大小Eb為( �。�
A.EB.2EC.3ED.4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所示,在與水平方向成60°角的光滑金屬導軌間連一電源,電源電動勢E=1.5V,內(nèi)阻r=0.5Ω,在相距L=1m的平行導軌上垂直于導軌放一重為0.3N的金屬棒ab,棒在兩導軌間電阻R=4.5Ω,其余電阻不計,磁場方向豎直向上,這是棒恰好靜止.求:
(1)流過金屬棒的電流強度大��;
(2)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示波器的示意圖如圖,金屬絲發(fā)射出來的電子(初速度為零,不計重力)被加速后從金屬板的小孔穿出,進入電壓U2為205V的偏轉(zhuǎn)電場.電子在穿出偏轉(zhuǎn)電場后沿直線前進,最后打在熒光屏上.設加速電壓U1=1640V,偏轉(zhuǎn)極板長L=4cm,偏轉(zhuǎn)板間距d=1cm,當電子加速后從兩偏轉(zhuǎn)板的中央沿板平行方向進入偏轉(zhuǎn)電場.
(1)電子束在偏轉(zhuǎn)電場中的側(cè)移量多大?
(2)如果偏轉(zhuǎn)板右端到熒光屏的距離S=20cm,則電子束的偏轉(zhuǎn)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用電流表內(nèi)接法和電流表外接法分別測量某電阻Rx的阻值,測得的結(jié)果分別為R內(nèi)和R,則所測阻值與真實值Rx之間的關(guān)系應是( �。�
A.R內(nèi)>Rx>RB.R內(nèi)>R>RxC.R內(nèi)<R<RxD.R內(nèi)<Rx<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