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中,需要測金屬絲的長度L,直徑d和電阻Rx

①請寫出測金屬絲電阻率的表達式P=$\frac{π{R}_{x}hb7z604^{2}}{4L}$(用上述測量量字母表示);
②測量金屬絲長度時,刻度尺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測量值L=46.60cm;
③測量金屬絲直徑時,螺旋測微器如圖乙所示,調節(jié)部件C,使測微螺桿接觸金屬絲,接下來應調節(jié)部件D,再撥動部件B,最后讀數(shù).測量結果如圖丙所示,則測量值d=0.905mm.
④用伏安法測金屬絲的電阻時,由于電壓表、電流表內阻的影響,不論使用內接法還是外接法,都會產生系統(tǒng)誤差.按如圖丁所示的電路進行測量,可以消除由于電表內阻造成的系統(tǒng)誤差.利用該電路進行實驗的主要操作過程是:
第一步:先將滑動變阻器R的滑動頭調到最左端,單刀雙擲開關S2接“1”,閉合開關S,調節(jié)R,使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盡量大些,讀出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U1,I1;
第二步:將S2切換到“2”,讀出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U2,I2;
則金屬絲電阻的計算式Rx=_$\frac{{U}_{1}}{{I}_{1}}-\frac{{U}_{2}}{{I}_{2}}$(用上述電表的示數(shù)表示).

分析 ①根據(jù)電阻定律求出電阻率的表達式;
②根據(jù)圖示刻度尺確定其分度值,金屬絲兩端點所對應刻度尺示數(shù)之差是金屬絲的長度;
③適用螺旋測微器時,選旋動粗調旋鈕,再轉到微調旋鈕,最后撥動止動旋鈕固定后讀數(shù).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與可動刻度示數(shù)之和是螺旋測微器的示數(shù).
④單刀雙擲開關S2合向1,由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U1和I1,可求出Rx、電流表、變阻器串聯(lián)的電阻.
將單刀雙擲開關S2合向2,讀出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U2和I2,可求出電流表和變阻器串聯(lián)的電阻.
兩個阻值之差等于被測電阻.根據(jù)歐姆定律寫出表達式.

解答 解:①由電阻定律可知,金屬絲電阻Rx=ρ$\frac{L}{S}$=ρ$\frac{L}{π(\fracvri1a93{2})^{2}}$,則金屬絲電阻率ρ=$\frac{π{R}_{x}nzkkt21^{2}}{4L}$;
②由圖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為1mm,金屬絲的長度L=46.60cm;
③用螺旋測微器測電阻絲的直徑時,先轉動粗調旋鈕C使測微螺桿接近被測電阻絲,再轉到微調旋鈕D夾住被測物,直到棘輪發(fā)出聲音為止,撥動止動旋鈕B使螺桿固定后讀數(shù).
由圖示螺旋測微器可知,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示數(shù)為0.5mm,可動刻度示數(shù)為40.5×0.01mm=0.405mm,螺旋測微器示數(shù)為0.5mm+0.405m=0.905mm;
④將單刀雙擲開關S2合向1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U1、I1.根據(jù)歐姆定律得:
Rx+RA+R1=$\frac{{U}_{1}}{{I}_{1}}$;
將單刀雙擲開關S2向2閉合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U2、I2.根據(jù)歐姆定律得:
RA+R1=$\frac{{U}_{2}}{{I}_{2}}$
聯(lián)立上兩式得:Rx=$\frac{{U}_{1}}{{I}_{1}}-\frac{{U}_{2}}{{I}_{2}}$.
故答案為:①$\frac{π{R}_{x}qkr2so3^{2}}{4L}$; ②46.60;③D;B;0.905;④$\frac{{U}_{1}}{{I}_{1}}-\frac{{U}_{2}}{{I}_{2}}$.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電阻定律的應用、刻度尺與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應用電阻定律即可求出電阻率的表達式;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與可動刻度示數(shù)之和是螺旋測微器的示數(shù),螺旋測微器需要估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AKD為豎直平面內固定的光滑絕緣軌道,軌道間均平衡連接,AK段水平,期間分布有一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Ⅰ.PQ為同一豎直面內的固定光滑水平軌道.自D點向右寬度L=0.7m的空間,分布有水平向右、場強大小E=1.4×105N/C的勻強電場Ⅱ.質量m2=0.1kg、長度也為L的不帶電絕緣平板,靜止在PQ上并恰好處于電場Ⅱ中,板的上表面與弧形軌道相切于D點.AK軌道上一帶正電的小物體從電場Ⅰ的左邊界由靜止開始運動,并在D點以速率v=1m/s滑上平板.已知小物體的質量m1=10-2kg,電荷量q=+10-7C,與平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AK與D點的垂直距離為h=0.3m,小物體離開電場Ⅱ時速度比平板的大,小物體始終在平板上.設小物體電荷量保持不變且視為質點,取g=10m/s2.求:

(1)電場Ⅰ左右邊界間的電勢差;
(2)小物體從離開電場Ⅱ開始,到平板速度最大時,所需要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甲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運動速度為v1,與靜止的乙小球發(fā)生正碰,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乙的質量等于甲的質量時,碰撞后乙的速率為v1
B.乙的質量遠遠小于甲的質量時,碰撞后乙的速率為2v1
C.乙的質量遠遠小于甲的質量時,碰撞后乙的速率為v1
D.碰撞過程中甲對乙做功大于乙動能的增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長為L=2m的木板A質量為M=2kg.A靜止于足夠長的光滑水平面上.小物塊B(可視為質點)靜止于A的左端.B的質量為m1=1kg.曲面與水平面相切于M點.現(xiàn)讓另一小物塊C(可視為質點)從光滑曲面上離水平面高h=3.6m處由靜止滑下.C與A相碰后與A粘在一起.C的質量為m2=1kg.A與C相碰后,經(jīng)一段時間B可剛好離開A.g=10m/s2.求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于臨界體積的鈾塊不可能發(fā)生鏈式反應
B.在核反應方程${\;}_{0}^{1}$n+${\;}_{3}^{6}$Li→${\;}_{1}^{3}$H+X中,X為α粒子
C.陰極射線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轉變?yōu)橘|子時產生的高速電子流
D.用頻率大于某金屬極限頻率的單色光照射該金屬,若增大入射光的頻率,則逸出的光電子數(shù)目一定增多
E.按照波爾理論,氫原子核外電子從半徑較小的軌道躍遷到半徑較大的軌道時,原子的總能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較光滑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長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從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半徑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用實驗中的測量量(R、s、h、l)表示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R}{L}-\frac{{s}^{2}}{4hL}$.
(2)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減小實驗中的偶然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邊長為L的正方形區(qū)域處在電場強度為E的勻強電場中,電場方向與正方形一邊平行.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由某一邊的中點,以垂直于該邊的水平速度V0進入該正方形區(qū)域.當小球再次運動到該正方形區(qū)域的邊緣時,具有的動能不可能為( 。
A.$\frac{1}{2}$mv02B.$\frac{1}{2}$mv02-qELC.$\frac{1}{2}$mv02+$\frac{2}{3}$qELD.$\frac{1}{2}$mv02+$\frac{1}{4}$qE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在外界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的狀況下,將半徑為0.1m的兩個馬德保半球合攏,抽去里面一部分空氣,使得球內部氣體的壓強降為0.5個標準大氣壓,估算大約需要用力500πN才能將兩半球拉開;兩半球密封處每1cm長度受到的擠壓力的大小約為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一運動周期為T,振幅為A,位于x=0點的波源從平衡位置沿y軸正向開始做簡諧振動,該波源產生的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向傳播,波速為v,傳播過程中無能量損失.一段時間后,該振動傳播至某質點p,關于質點p振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振幅一定為A
B.周期一定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為v
D.開始振動的方向沿y軸向上或向下取決于它離波源的距離
E.若p點與波源距離s=vT,則質點p的振動位移總與波源的振動位移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