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所示,兩平行金屬板A、B長為L=8cm,兩板間距離d=8cm,A板比B板電勢高300V,一帶正電的粒子電荷量為q=1.0×10-10kg,以初速度v0=2×106m/s,沿電場中心線RO垂直電場線飛入電場;粒子飛出電場后經(jīng)過界面MN、PS間的無電場區(qū)域,然后進入固定在O點的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區(qū)域,(設(shè)界面PS右側(cè)點電荷的電場分布不受界面的影響).粒子穿過界面PS后做勻速圓周運動,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線上的熒光屏bc上.已知兩界面MN、PS相距L′=12cm,D是中心線RO與界面PS的交點,O點在中心線上,距離界面PS為9cm.(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粒子的重力不計)
(1)粒子穿過界面MN時偏離中心線RO的距離多遠?到達PS界面時離D點多遠?
(2)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線上的熒光屏bc的位置離D點多遠?
(3)確定點電荷Q的電性并求其電荷量的大。

分析 (1)帶電粒子垂直進入勻強電場后,只受電場力,做類平拋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由運動學(xué)公式求出粒子飛出電場時的側(cè)移h,由幾何知識求解粒子到達PS界面時離D點的距離.
(2)畫出軌跡,由幾何知識解答.
(3)由運動學(xué)公式求出粒子飛出電場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粒子穿過界面PS后將繞電荷Q做勻速圓周運動,由庫侖力提供向心力,由幾何關(guān)系求出軌跡半徑,再牛頓定律求解Q的電荷量

解答 解:(1)粒子穿過界面MN時偏離中心線RO的距離(側(cè)向位移):y=$\frac{1}{2}$at2;
又 a=$\frac{qU}{md}$,L=v0t
則得:y=$\frac{qU{L}^{2}}{2m{dv}_{0}^{2}}$
代入數(shù)據(jù)得:y=0.03m=3cm
帶電粒子在離開電場后做勻速直線運動,其軌跡與PS線交于a,設(shè)a到D的距離為Y.         
由相似三角形得 $\frac{y}{Y}$=$\frac{\frac{L}{2}}{\frac{L}{2}+l}=\frac{1}{4}$
解得:Y=4y=12cm  
(2)帶電粒子垂直進入勻強電場后,只受電場力,做類平拋運動,在MN、PS間的無電場區(qū)域做勻速直線運動,界面PS右邊做圓周運動,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線上的熒光屏bc上,軌跡如圖所示.
由幾何知識得,粒子圓周運動的半徑 r=$\sqrt{{Y}^{2}{+L}_{DO}^{2}}$=$\sqrt{1{2}^{2}+{9}^{2}}$cm=15cm
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線上的熒光屏的位置離D點的距離  x=LDO+r=9cm+15cm=24cm
(3)帶電粒子到達a處時,帶電粒子的水平速度:vx0=2×106m/s 
豎直速度:υy=at=1.5×106m/s,
合速度為 v=$\sqrt{{v}_{x}^{2}{+v}_{y}^{2}}$=2.5×106m/s          
該帶電粒子在穿過界面PS后將繞點電荷Q作勻速圓周運動.所以Q帶負電.
根據(jù)k$\frac{QQ}{{r}^{2}}$=m$\frac{{v}_{合}^{2}}{r}$,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Q=1.04×10-8C
答:(1)粒子穿過界面MN時偏離中心線RO的距離為3cm,到達PS界面時離D點12cm.
(2)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線上的熒光屏的位置離D點24cm.
(3)點電荷Q帶負電,其電荷量的大小為1.04×10-8C

點評 本題是類平拋運動與勻速圓周運動的綜合,分析粒子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是基礎(chǔ).難點是運用幾何知識研究圓周運動的半徑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先產(chǎn)生作用力,后產(chǎn)生反作用力
B.彈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沒有反作用力
C.作用力是彈力,其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這兩個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翻滾過山車”的物理原理可以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斜槽軌道AB、EF與半徑R=0.4m的豎直圓軌道(圓心為O)相連,AB、EF分別與圓O相切于B、E點,C為軌道的最低點,斜軌AB傾角為37°.質(zhì)量m=0.1kg的小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先后經(jīng)B、C、D、E到F點落入小框.(整個裝置的軌道光滑,取g=10m/s2,sin37°=0.6,cos37°=0.8)
求:(1)小球在光滑斜軌AB上運動的過程中加速度的大;
(2)要使小球在運動的全過程中不脫離軌道,A點距離最低點的豎直高度h至少多高?
(3)在C點,球?qū)壍赖膲毫Γ?/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穿過一個電阻為2Ω的閉合線圈的磁通量每秒均勻減小0.4Wb,則線圈中感應(yīng)電動勢為0.4V,感應(yīng)電流恒為0.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的位移x-t圖象和速度v-t圖象中,給出的四條圖線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四輛車由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運動的情況,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車做直線運動,乙車做曲線運動
B.0~t1時間內(nèi),甲車通過的路程大于乙車通過的路程
C.0~t2時間內(nèi),丙、丁兩車在t2時刻相距最遠
D.0~t2時間內(nèi),丙、丁兩車的平均速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利用圖示裝置可以做力學(xué)中的許多實驗.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D.
A.利用此裝置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必須設(shè)法消除小車和木板間的摩擦阻力的影響
B.利用此裝置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通過增減小車上的砝碼改變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調(diào)節(jié)木板的傾斜度
C.利用此裝置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并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時,如果畫出的a-m關(guān)系圖象不是直線,就可確定加速度與質(zhì)量成反比
D.利用此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時,應(yīng)將木板帶打點計時器的一端適當(dāng)墊高,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車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補償小車運動中所受阻力的影響
(2)某同學(xué)在利用此裝置“探究加速度a與力F的關(guān)系”時,因為不斷增加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導(dǎo)致鉤碼的質(zhì)量遠遠大于小車的質(zhì)量,則小車加速度a的值隨鉤碼個數(shù)的增加將趨近于g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可記憶電阻有許多新奇特性,例如負差分電阻效應(yīng),多重與可控導(dǎo)電率,遲滯效應(yīng)等等.從資料上獲知某可記憶電阻Rx的I-U特性曲線如圖1所示,現(xiàn)要利用實驗親自描繪此元件加正向電壓時的I-U特性曲線,除Rx外,另有器材如下:
A.直流電源(6V,內(nèi)阻不計)
B.電壓表V(量程6V,內(nèi)阻約6kΩ)
C.電流表A1(量程60mA,內(nèi)阻約10Ω)
D.電流表A2(量程10mA,內(nèi)阻約20Ω)
E.滑動變阻器R(總阻值為20Ω)
開關(guān)1個、導(dǎo)線若干

(1)由已知的I-U圖象可得出,電壓在0~2.5V范圍時,可記憶電阻的電阻值約為50Ω;
(2)為較準(zhǔn)確地描繪可記憶電阻的I-U圖線,需要在0~3.5V和3.5~6V兩個電壓段上采用不同的電路和電流表.在描繪0~3.5V電壓下的I-U圖線時,應(yīng)選圖2甲、乙、丙、丁四個電路中的甲電路,電流表應(yīng)選c(填C或D);描繪3.5~6V電壓下的I-U圖線時,應(yīng)選圖2甲、乙、丙、丁四個電路中的乙電路,電流表應(yīng)選D(填C或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圖象都反映了物體運動過程中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其中能表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質(zhì)點以勻速率在水平面上做曲線運動,其軌跡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質(zhì)點在a、b、c、d 四點處加速度最大的點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