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物體所受的摩擦力一定減小了 | B. | 物體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了 | ||
C. | 物體對斜面的壓力一定減小了 | D. | 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可能大小沒變 |
分析 對物體受力分析后根據(jù)平衡條件并結合正交分解法列式分析即可.
解答 解:A、B、D、撤去拉力前,物體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靜摩擦力(可能沒有),設斜面的坡角為θ討論如下:
1、如果F>mgsinθ,靜摩擦力為:f=F-mgsinθ;
2、如果F=mgsinθ,靜摩擦力為:f=F-mgsinθ=0;
3、如果F<mgsinθ,靜摩擦力為:f=mgsinθ-F;
撤去拉力后,物體受重力、支持力和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f′=mgsinθ
故撤去拉力后,靜摩擦力可能減小、增加、不變,故AB錯誤,D正確;
C、物體對斜面的壓力一直等于重力的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為mgcosθ,不壓力是不變的,故C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是力平衡問題,關鍵是靜摩擦力的方向不確定,要結合平衡條件進行討論,基礎題目.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門鏡可以擴大視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現(xiàn)象 | |
B. | 玻璃中的氣泡看起來特別明亮是光的全反射現(xiàn)象 | |
C. | 立體電影是應用了光的干涉現(xiàn)象 | |
D. | 可以通過邁克爾孫-莫雷實驗得出:不論光源與觀察者做怎樣的相對運動,光速都是一樣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Q點的電勢較高 | B. | 帶電微粒通過P點時的加速度較大 | ||
C. | 帶電微粒通過P點時動能較大 | D. | 帶電微粒在P點時的電勢能較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U | B. | $\frac{U}{n}$ | C. | (n-1)U | D. | $\frac{U}{n-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安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 |
B. | 奧斯特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 | |
C. | 庫侖利用庫侖扭秤巧妙地實現(xiàn)了他對電荷間相互作用力規(guī)律的研究 | |
D. | 法拉第首先引入電場線和磁感線,極大地促進了他對電磁現(xiàn)象的研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q1帶負電、q2帶正電,比荷之比為$\frac{{q}_{1}}{{m}_{1}}$:$\frac{{q}_{2}}{{m}_{2}}$=2:1 | |
B. | q1帶負電、q2帶正電,比荷之比為$\frac{{q}_{1}}{{m}_{1}}$:$\frac{{q}_{2}}{{m}_{2}}$=1:2 | |
C. | q1帶正電、q2帶負電,比荷之比為$\frac{{q}_{1}}{{m}_{1}}$:$\frac{{q}_{2}}{{m}_{2}}$=2:1 | |
D. | q1帶正電、q2帶負電,比荷之比為$\frac{{q}_{1}}{{m}_{1}}$:$\frac{{q}_{2}}{{m}_{2}}$=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02s | B. | 0.04s | C. | 0.1s | D. | 0.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只要是體積很小的球體就一定可以視為質(zhì)點 | |
B. | 研究一汽車從上海到南京的運動時間時可以將其視為質(zhì)點 | |
C. | 因為太陽的體積太大了,所以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將其視為質(zhì)點 | |
D. | 質(zhì)量很大的物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看成質(zhì)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