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圖甲、圖乙分別為兩種電壓的波形,其中圖甲所示的電壓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圖乙所示的電壓是正弦函數(shù)的一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圖乙均表示交流電
B.圖乙所示電壓的有效值為10 V
C.圖乙所示電壓的有效值為20 V
D.圖甲所示電壓瞬時值表達式為u=20 sin 100πt V

分析 解本題時應該掌握:
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定義,直流電是指電流方向不發(fā)生變化的電流;
理解并會求交流電的有效值,U=$\frac{\sqrt{2}}{2}$Um只適用于正余弦交流電;
根據(jù)圖象書寫交流電的表達式等.

解答 解:A、電流方向隨著時間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就是交流電,故圖甲、圖乙均表示交流電,故A正確;
B、圖乙所示電壓的最大值為20V,根據(jù)有效值的定義,有:$\frac{{U}^{2}}{R}$×T=$\frac{(10\sqrt{2})^{2}}{R}$×$\frac{T}{2}$
解得:U=10V,故B正確,C錯誤;
D、從圖1可知,Em=20V,ω=$\frac{2π}{0.02}$=100πrad/s,所以圖甲電壓的瞬時值表達式為u=20sin100πtV,故D正確;
故選:ABD

點評 本題比較全面的涉及了關于交流電的物理知識,重點是交流電的描述和對于有效值的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重力10N的一石塊從樓房陽臺邊緣處做自由落體運動,到達地面.把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分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時間內的位移是5m,那么在第三段時間內重力做功為250J,動能增加250J,機械能變化了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1)測擺長時,若正確測出懸線長L和擺球直徑d,則擺長r=L+$\fracuonfxim{2}$;
(2)測周期時,當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并計數(shù)為1次,測出經過該位置N次(約60~100次)的時間為t,則周期T=$\frac{2t}{N-1}$.
(3)某同學用秒表測得單擺完成40次全振動的時間如圖所示,則單擺的周期為1.89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質量為m=0.4kg的小物塊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水平向右的外力F=10N推物體,若物塊與地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0.2,問
(1)小物塊2s末的速度多大?
(2)2s末外力F的即時功率多大?
(3)若2s末撤去外力,物體還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停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以O為圓心的圓周上有六個等分點a、b、c、d、e、f,帶等量電荷量的正、負點電荷分別放置在a、d兩點時,圓心O處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現(xiàn)改變a點處點電荷的位置,使O點處的電場強度改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移到c點,O點處的電場強度大小不變,方向由O指向e
B.移至b點,O點處的電場強度大小減半,方向由O指向c
C.移至e點,O點處的電場強度大小減半,方向由O指向c
D.移至f點,O點處的電場強度大小不變,方向由O指向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木塊A、B分別重50N和70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與A、B相連接的輕彈簧被壓縮了5c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己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100N/m.用F=7N的水平力作用在木塊A上,滑動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摩擦力.如圖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NB.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2N
C.彈簧的彈力是12ND.木塊B受摩擦力大小為1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將兩物塊A和B 用輕質細繩連接跨過輕質定滑輪,B下端連接紙帶,紙帶穿過固定的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Hz,開始時保持A、B靜止,然后釋放物塊B,B可以帶動A拖著紙帶運動,該同學對紙帶上打出的點進行測量和計算,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用天平測出A、B兩物體的質量,mA=150g,mB=50g.

(1)在實驗中獲取如圖乙的一條紙帶:0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測得x1=38.89cm,x2=3.91cm,x3=4.09cm,則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從0運動到5的過程中,物塊A和B組成的系統(tǒng)重力勢能減少量為0.43J,動能增加量為0.40J(取g=10m/s2,計算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2)某同學由于疏忽沒有測量紙帶上開始一段距離,但是利用該紙帶做出$\frac{{v}^{2}}{2}$與A下落高度h的關系圖象,如圖丙.則當?shù)氐膶嶋H重力加速度g=$\frac{2b}{a+c}$(用a、b和c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下面是原子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及他們的主要貢獻,在貢獻后面的橫線上填入對應科學家前面的字母代號.
A.愛因斯坦   B.盧瑟福   C.玻爾   D.普朗克   E.查德威克
①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科學家是:B;
②第一次將量子觀念引入原子領域,提出了定態(tài)和躍遷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的實驗規(guī)律的科學家是:C;
③通過核反應方程為:${\;}_{4}^{9}$Be+${\;}_{2}^{4}$He→${\;}_{6}^{12}$C+${\;}_{0}^{1}$n發(fā)現(xiàn)了中子科學家是:E;
④首先提出“能量子”的概念,他被稱為“量子之父”科學家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MN、PQ是兩根足夠長的固定的平行金屬桿,導軌間距L,導軌平面與水平夾角θ,整個導軌平面處于一個垂直平面向上的勻強磁場B,PM間有一電阻R,一金屬桿ab質量m,從靜止沿光滑導軌下滑,導軌與金屬桿電阻不計.
(1)ab桿下滑瞬間的加速度是多大.
(2)ab哪端電勢高.
(3)桿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