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在15m高的塔頂上以4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一個石子,求經過2s后石子離地面的高度.

分析 石子做豎直上拋運動,根據(jù)運動學基本公式求出2s后的位移,再結合幾何關系求解離地面的高度.

解答 解:石子做豎直上拋運動,2s后石子的位移x=${v}_{0}t-\frac{1}{2}g{t}^{2}=4×2-\frac{1}{2}×10×4=-12m$,
即石子運動到拋出點下方12m處,所以經過2s后石子離地面的高度h=15-12=3m.
答:石子離地面的高度為3m.

點評 本題關鍵明確上拋運動的運動性質,然后選擇恰當?shù)墓搅惺角蠼;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通常有多種方法解決,要靈活地選擇公式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將一根長為L=0.5m的直導線垂直于磁感線方向放入水平勻強磁場中,當導線通過以I1=2A的電流時,導線受到的安培力F1=1.0×10-4N
(1)求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
(2)若該導線中通以I2=3A的電流,試求此時導線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2,并判斷安培力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Ⅰ、Ⅱ、Ⅲ是豎直平面內三個相同的半圓形光滑軌道,K為軌道最低點,Ⅰ處于勻強磁場中,Ⅱ和Ⅲ處于勻強電場中,三個完全相同的帶正電小球a,b,c從軌道最高點自由下滑,那么(  )
A.在最低點處,球b對軌道壓力最大B.在最低點處,球c對軌道壓力最大
C.從最高點滑至K點,球b需時最長D.從最高點滑至K點,球a需時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位置開始沿一直線運動,甲的x-t圖象和乙的v-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為勻速直線運動,乙為勻加速直線運動
B.0-6s內,甲、乙均做往復的直線運動,且6s末,兩者均回到出發(fā)點
C.0-2s內,甲、乙相距最遠的時刻為1s末
D.t=2s時,甲、乙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是甲、乙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一t圖象.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反B.0一ls內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是簡化的多用表電路圖,設表頭G的滿偏電流為Ig=200μA,內阻為Rg=100Ω,回答下列問題:
(1)測量時,公共端插入黑(填“紅”或者“黑”)表筆,
5(在“1、2、3、4、5”中選)為電阻測量端;
(2)若轉換開關接“1”時,量程為I1=10mA,轉換開關接“2”
時,量程為I2=1mA,則R1=2.5Ω,R2=22.5Ω;
(3)一多用電表的電阻擋有三個倍率,分別是×1、×10、×100.用×10擋測量某電阻時,操作步驟正確,發(fā)現(xiàn)表頭指針偏轉角度很小,為了較準確地進行測量,應換到×100擋,如果換擋后立即用表筆連接待測電阻進行讀數(shù),那么缺少的步驟是重新進行歐姆調零;
(4)多用電表使用完畢,選擇開關打到OFF或者交流電壓最高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以v=54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駛的汽車,緊急剎車后獲得大小為a=3m/s2的加速度,汽車開始剎車3s內,汽車走過的路程為( 。
A.148.5mB.58.5 mC.37.5 mD.31.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中,錯誤的是( 。
A.以T為時間單位,則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之比為v1:v2:v3:…:vn:vn+1=1:2:3:…:n:(n+1)
B.以T為時間單位,則1T內、2T內、3T內…位移之比為s1:s2:s3:…:sn:sn+1=1:2:3:…:n:(n+1)
C.以T為時間單位,則第-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位移之比為s:s:s:…sN:sN+1=1:3:5…:(2N-1):(2N+1)
D.以s為時間單位,則1s末、2s末、3s末…速度之比為v1:v2:v3:…:vn:vn+1=1:$\sqrt{2}$:$\sqrt{3}$:…:$\sqrt{n}$:$\sqrt{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網上查到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性勢能Ep與彈簧的形變量x之間的關系為R=Ep=$\frac{1}{2}$kx2,于是他們設想,讓彈簧的彈性勢能全部釋放出來推動物體沿不光滑的水平面運動,測量對應彈簧不同壓縮量下物體滑行的距離,就可以定性地驗證這一結論,他們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帶有擋板的表面處處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將一根很輕的彈簧(原長約14cm),一端固定在擋板上,將一個做有標記的物塊緊貼彈簧放置在彈簧原長處,并在木板側面刻度尺自O點向左每間隔1cm做出刻度線,記作x0=-1cm、-2cm,并將刻度尺平行固定在木板側面,并使其0刻線與O點重合,在進行實驗時,使彈簧的壓縮量以1cm遞增,釋放物塊,并記錄物塊最終停止運動時標記所在位置,用刻度尺測量出該位置距離O點的距離,記作x1,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

 次數(shù)n/次 1
 x0/cm-1-2 -3 -4 -5 -6 -7 -8 -9 
 x1/cm-0.90-0.200.60  2.40 5.00 8.40 12.60 17.58 21.00
據(jù)此請回答:
(1)第1、2組數(shù)據(jù)中的x1為負,表示的物理意義為物塊停止運動時,彈簧沒有恢復原長或彈簧的彈性勢能沒有全部釋放出來.
(2)分析第3、4、5組數(shù)據(jù),于是他們得出結論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彈簧的形變量的平方成正比.
(3)第9組數(shù)據(jù)明顯有偏差的原因最可能是彈簧已明顯超過彈性限度.
(4)若上述關系式成立,且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已測出為k,則我們可以用表中的合適數(shù)據(jù)來求出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則還需要的一個測量工具是彈簧秤,須測量的物理量為mg(并用字母表示),則μ值的表達式為$μ=\frac{k{{x}_{0}}^{2}}{2mg({x}_{1}-{x}_{0})}$(用有關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