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在化學反應里能_______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叫催化劑(“一變二不變”)。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催化劑對反應的產量沒有影響,也不能改變一個反應是否能發(fā)生。)
[思考]在制取氧氣時,如何證明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改變?
[解答]可采用下列實驗步驟:
①分別稱取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大約3∶1),均勻混合后,裝入大試管中并固定在鐵架臺上。
②加熱,待氯酸鉀完全分解不再產生氣體時,再撒入少量氯酸鉀仍能迅速放出氧氣,可以證明二氧化錳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③將上述試管內的剩余固體,其中含氯化鉀和二氧化錳,完全倒入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其中氯化鉀能溶于水,二氧化錳不溶于水,二氧化錳不溶于水而留在液體中。
④過濾?梢姙V紙上留有黑色的二氧化錳固體。用節(jié)蒸餾水沖洗后,烘干。
⑤稱量二氧化錳固體的質量,與反應前對比,可知質量未改變。
第四課時 分子和原子
⒈ 分子、原子和離子
⑴分子是保持物質的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離子是 帶電荷的_______或__________;帶正電的離子叫_____離子,如 ________________;帶負電的離子叫_____離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子、原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分子、原子都在不斷地運動;分子、原子之間都有間隔。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⑶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有些物質由分子構成,如_____________;有些物質由原子直接構成,如_____________;有些物質由離子構成,如______________
⑷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qū)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____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_。
⑸原子團 在許多化學反應里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好像一個原子一樣,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原子團。
常見的原子團有:①氫氧根(OH-)、②硝酸根(NO3-)、③銨根(NH4+)、④碳酸根(CO32-)、⑤硫酸根(SO42-)、⑥磷酸根(PO43-)。
⑹原子的構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_________和核外帶負電的_____構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構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帶的_______與核外電子所帶的________相等,電性_______,故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⑺在原子中:① 核電荷數_____質子數______電子數 ② 相對原子質量_______質子數 + 中子數
⑻在離子中:核電荷數____質子數____電子數
⑼原子與離子的轉化:
[思考]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怎樣判斷一種粒子是原子、陰離子還是陽離子?
2.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A.藥品:KClO3(白色)和MnO2(黑色)或KMnO4(紫黑色)
B.反應條件:加熱
C.反應原理:① 2KClO3 2KCl +3O2↑ ② 2KMnO4 K2MnO4 +MnO2 +O2↑
D.實驗裝置: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倒流,致使試管炸裂。
②鐵夾夾在離試管口1/3處。
③試管內導管剛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導出氣體。
④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小顆粒隨氣流進入導管。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口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中,接近瓶底部,便于排盡瓶中的空氣。
⑥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說明瓶內氣體是氧氣。
⑦收集方法:用排水法(因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排空氣法(因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⑧驗滿: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看到集氣瓶口處有氣泡向外逸出,說明瓶中集滿氧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處,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滿。
⑨操作步驟:組裝儀器-檢氣密性-裝藥-固定-加熱-收集-移導管-熄火
⑩排水法收集完畢后,必須先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滅酒精燈。否則,水槽內水會倒吸入試管內,引起試管炸裂。集滿氧氣的集氣瓶應用毛玻璃片蓋住,正放在桌上。
1.氧氣的工業(yè)制法 (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原理是液態(tài)氧和液態(tài)氮的沸點不同。
4.燃燒與緩慢氧化
⑴ 通常所說的燃燒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⑵ 燃燒的條件:一是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二是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思考]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⑶ 影響可燃物燃現象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質;②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③氧氣的濃度。
⑷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緩慢,甚至不易察覺的氧化反應。如呼吸、鋼鐵生銹、食物腐敗等。通常不發(fā)光,但發(fā)熱;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fā)燃燒叫自燃。
⑸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里急速燃燒,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急劇膨脹而引起爆炸。
⑹ 燃燒、爆炸、緩慢氧化和自燃之間的關系:都是氧化反應,都放出熱量,但反應條件、劇烈程度、現象不同。
⑺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① 易燃物指那些易燃的氣體和液體,容易燃燒、自燃或者遇火可以燃燒的固體,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質燃燒的物質。
②易爆物指那些受熱或受撞擊后容易發(fā)生爆炸的物質等。
③常見易燃、易燭物品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氣、汽油、氫氣、乙炔氣、沼氣、食油、面粉、油漆、秸稈、柴草等。
[思考]下列物質與空氣混合,接觸明火,有發(fā)生爆炸危險的是 ( )
①氫氣 ②汽油蒸氣 ③面粉塵埃 ④棉塵 ⑤天然氣
A.僅① B.僅①②⑤ C.僅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第三課時 氧氣的制法
3.氧氣的用途
氧氣的性質決定氧氣的用途。氧氣的重要用途是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氧氣還可以用于氣焊、氣割、制液氧炸藥、火箭推動劑等。
2.氧氣化學性質 (比較活潑的氣體,具有氧化性)
①和金屬反應:
2Mg + O2 2MgO (耀眼的強光、放熱、生成白色固體)
3Fe + 2O2 Fe3O4 (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
②和非金屬反應:
C + O2 CO2 (在純氧中發(fā)白光、放熱、生成無色氣體)
S + O2 SO2
(在純氧中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4P + 5O2 2P2O5 (冒白煙、放熱、生成白色固體粉末)
2H2 + O2 2H2O (淡藍色火焰、放熱、生成水)
③和化合物反應:
2CO + O2 2CO2 (藍色火焰、放熱、生成無色氣體)
CH4 + 2O2 CO2 + 2H2O (產生明亮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
C2H5OH + 3O2 2CO2 + 3H2O (產生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
1.常見氣體的物理性質比較:
|
H2 |
CH4 |
CO |
O2 |
CO2 |
色、味、態(tài) |
無色、無味、氣體 |
||||
密度 |
密度比空氣小 |
密度比空氣大 |
|||
溶解性 |
難溶于水 |
不易溶于水 |
能溶于水 |
[例題]下列關于氧氣的物理性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在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B.氧氣的密度略小于空氣
C.氧不易溶于水
D.液氧是沒有顏色的
5.空氣
⑴ 空氣的成分 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_____占78%,_____占21%,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氣體和雜質占0.03%。
⑵ 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①該實驗的原理是利用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而無氣體生成,同時容器內壓強減小,可以通過容器內水面的變化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②實驗現象是:紅磷燃燒產生黃色火焰,形成大量白煙;白煙逐漸消失;鐘罩內水面上升約1/5體積。
[注意]
① 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代替紅磷進行實驗。因為木炭、硫燃燒后有氣體生成,容器內壓強變化不大,水槽中水不能進入,而鐵則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② 實驗時,紅磷要足量,避免容器內有剩余氧氣。
③ 裝置氣密性要良好,以免因裝置不嚴密而影響測量結果。
⑶ 空氣的污染 隨著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大量有害物質排放到空氣中,造成了空氣的污染。這些物質大致可分為_________和_________兩大類。從世界范圍看,排放到空氣中的氣體污染物較多的是SO2 、NO2 、CO 等,這些氣體污染物主要來自 ___________和 。
⑷ 防治空氣污染的主要措施是:① 加強對空氣質量的監(jiān)測;②工業(yè)廢氣處理后再排放;③盡量改燃煤為燃油、燃氣;④限制機動車,發(fā)展公交車;⑤治理汽車尾氣;⑥種樹、種草綠化環(huán)境;⑦合理規(guī)劃基礎建設,減少粉塵等。
第二課時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3.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⑴ 物質____________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_________叫物理性質。如顏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屬于物理性質。
⑵ 物質在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出來的_________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等都屬于化學性質。
⑶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本質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
[例2]碳酸氫銨是一種化肥,生產廠家有下面使用說明:“本品宜存貯于干燥陰冷處,防止受潮,施用后蓋土或立即灌溉,避免曝曬或與堿性物質(如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變質,造成肥效損失!
根據上面敘述,歸納寫出碳酸氫銨的性質:(1)受熱易分解;(2)能與堿性物質發(fā)生反應。
⒋ 化學史
⑴我國古代三大著名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⑵我國商代造出青銅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會冶鐵、煉鋼。⑶最早制得氧氣的是瑞典的舍勒和英國的普利斯特里。⑷最早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
的結論的是法國科學家拉瓦錫。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⑴ 變化時_______________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變化時_______________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變化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四種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A.生石灰變成熟石灰 B.鐵變成鐵銹 C.固態(tài)碘變成碘蒸氣 D.銅變成銅綠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