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國著名科學家嚴濟慈在回答發(fā)展科學、做學問的主要經驗時,經常講這樣一句話:“敢于好高騖遠,善于實事求是”。這句話體現了( )
A.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B.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受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C.既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要把二者相結合
D.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前提和基礎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
26.從2009年7月1日起,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的計算機在出廠前,將預裝一款名為“綠壩-花季護航”的上網過濾軟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稱,此舉是為“避免互聯網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影響和毒害”。 有關專家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普及健康網絡的概念。網癮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依賴,這不是簡單的技術手段能夠解決的。這種認識體現了的觀點
A.事物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 B.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C.量變一定引起質變 D.意識決定物質
25. “樹木、森林、氣候”這一作文題目所蘊含的辯證法原理是
①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多樣的聯系
②人們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認識和改變規(guī)律
③把握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類活動的自覺性
④人們可以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 “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句話體現了( )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部分對整體的決定作用
C.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 D. 局部對整體性能的影響
23.31年間。高考從內容到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考之變化也折射出了社會之變。這里的“折射”是說( )
A. 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B. 主觀與客觀對立統(tǒng)一
C. 部分與整體相互依存 D. 事物的共性和個性相互聯結
22.漫畫《各人心目中的“上帝”》的哲學寓意是
A.上帝也是客觀存在的
B.“上帝”純粹是人的心靈的產物
C.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D.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到今年已經走過了32年,歷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往往蘊含深刻的哲學道理。據此回答23一25題。
21.與“掩耳盜鈴”蘊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望梅止渴 B.畫餅充饑
C.畫蛇添足 D.舍刃無利
20.以“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來比喻政府與群眾的關
系,說明
A.意識是對物質的正確反映 B.意識是感覺的綜合體現
C.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 D.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19. 漫畫《兩代人的反應》中蘊涵的哲理與下列成語意思相
同的有
A.各得其所.對牛彈琴,南轅北轍
B.順其自然,有的放矢,一石二鳥
C.旁觀者清,別有會心,見仁見智
D.峰回路轉,樂以忘憂,目無尊長
18.從哲學上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闭f的是
A.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C.人的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
D.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