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業(yè)生產都離不開水.
(1)根據圖1和圖2回答下列問題.
①分析圖1可知,在水蒸發(fā)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下同)
 

A.水分子不斷運動    B.水分子之間間隔不變
C.氫、氧原子不發(fā)生改變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質
②圖2的試管A中的氣體是
 
,試管B中氣體的檢驗方法是
 
;
③分析圖2可知,在電解水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分子發(fā)生了改變    B.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
C.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D.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2)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水的凈化”過程,從護城河中取了水樣,觀察到:水樣呈黃色,有異味,渾濁,有固體小顆粒.
現對水樣進行如下處理:
①向水樣中加入明礬溶液,攪拌,靜置,一段時間后,進行
 
(填操作名稱),該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A.帶鐵圈的鐵架臺B.酒精燈C.漏斗D.玻璃棒   E.量筒    F.燒杯
實驗過程中發(fā)現該操作比預期的時間長得多,可能的原因是
 
.(寫出一條即可)
②再向濾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樣中的顏色和異味,該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某同學采用圖3所示裝置進行此步操作,其中水樣從下端入水口進入的主要目的是
 

(3)硬水會給生產、生活帶來許多不便,檢驗一份自來水水樣是硬水還是軟水可以用
 

(4)氫氣和氧氣發(fā)生反應可以生成水,該反應的過程可用圖4描述.
上述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你從圖中還可以看出的信息是
 
(只填一條即可).
考點:物質的三態(tài)及其轉化,電解水實驗,水的凈化,硬水與軟水,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1)①根據水的蒸發(fā)過程是物理變化,能證明分子的不斷運動,分子間隔會增大進行解答;
②根據正氧負氫來分析;
③根據水的電解來分析;
(2))①根據過濾的原理及操作過程分析;②根據活性炭的吸附性及變化的特征分析;
(3)根據軟水和硬水的鑒別方法考慮.
(4)由圖示可以看出,該反應是氫氣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燃燒時一般生成對應素的氧化物; 由圖示可知,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此反應類型等.
解答:解:(1)①A、水分子不斷運動,該觀點符合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特點,故A正確;
B、水分子之間間隔不變,水蒸發(fā)后體積變大,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變大了,故B錯;
C、氫、氧原子不發(fā)生改變,水蒸發(fā)是物理變化,水分子不變,其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也不變,故C正確;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當物質被分割小到分子時,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不能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故D錯;
故填:A、C.
②試管A中氣體較多是氫氣,B中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故填:氫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盛有該氣體的試管中;
③A.水分子發(fā)生了改變,在電解水反應中,水分子被分割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它們又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分子改變了,故A正確;
B.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改變,所以在電解水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故B正確;
C.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學性質,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所以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故C正確;
D.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水由水分子構成,只含有一種分子,屬于純凈物,氫分子和氧分子是兩種分子,它們合在在一起時屬于化合物;
故選D.
(2)①向水樣中加入明礬溶液,攪拌,靜置,一段時間后,進行過濾,過濾時需要用到的儀器有帶鐵圈的鐵架臺,漏斗,玻璃棒,燒杯;
②向濾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樣中的顏色和異味,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圖3所示裝置進行此步操作,其中水樣從下端入水口進入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與活性炭接觸;故填:①過濾;CDF;濾紙未緊貼漏斗或雜志太多堵塞濾紙縫隙;②吸附;物理;充分與活性炭接觸;
(3)硬水和軟水的差別在于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鈣鎂離子化合物不同.所以區(qū)別的方法是:取少量的水加入肥皂水,振蕩,泡沫多的是軟水,浮渣多的是硬水.
故填:取少量的水加入肥皂水,振蕩,泡沫多的是軟水,浮渣多的是硬水;
(4)由圖示可以看出,該反應是氫氣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H2+O2
 點燃 
.
 
2H2O;由圖示可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此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故填:2H2+O2
 點燃 
.
 
2H2O;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點評:本題考查了凈水的知識和氫氣的燃燒,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圖為“XX”鈣片商品標簽圖,請根據標簽的有關信息完成下列各題.
(1)每片鈣片中至少含鈣元素的質量為
 
g.
(2)小花同學為測定其中碳酸鈣的含量標注是否屬實,她取出10片鈣
片,研碎后放入小燒杯中,再加入50g足量稀鹽酸,在T.至T3時間段,
測得反應剩余物的質量變化如下:
時間T0T1T2T3
反應剩余物質量(g)706563.463.4
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
②通過計算判斷該鈣片中碳酸鈣的含量標注是否屬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生活中的實例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家庭自制冰塊B、牛奶變酸
C、菜刀生銹D、火柴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填空:

(1)圖中標有序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時,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應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是
 
(選填裝置序號);制取氣體時,組裝好儀器后,應先
 
,再添加藥品;收集氧氣時,使用
 
(選填裝置序號〕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氣體比較純凈.
(3)實驗室還可用加熱氯酸鉀固體和二氧化錳固體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因為
 
 
,所以發(fā)生裝置應選用
 
(選填裝置序號),給A裝置試管里的固體物質加熱時,應先
 
,然后集中加熱盛有藥品的部位.
(4)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收集裝置應選擇
 
.(選填裝置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溶液的組成與性質
氯化氫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能溶于乙醇,極易溶于水.已知:氯化氫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就是我們常見的鹽酸;氯化氫在干燥的乙醇中不發(fā)生電離.請回答下列問題:
(1)溶液的組成.
①在氯化氫和乙醇形成的溶液中,溶質是
 
,溶劑是
 
;
②組成鹽酸的粒子有
 

(2)溶液的性質.
小婷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探究兩種溶液的性質,請你幫她完成實驗報告,填寫下表的空白(假設乙醇不參加下列的反應).
實驗內容實驗現象解釋或化學方程式
鹽酸氯化氫與乙醇的溶液
干燥的藍色
石蕊試紙
 
 
不變色
 
  
鋅粒
 
產生氣泡
 
 
 
 
碳酸鈉固體
 
 
無明顯現象
 
 
(3)要測定鹽酸溶液的酸堿度,可以使用的是
 

A.紫色石蕊試液     B.無色酚酞試液     C.藍色石蕊試紙     D.pH試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按要求用正確的化學符號回答.
(1)2個氮原子
 
;
(2)3個鈣離子
 
;
(3)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
(4)標出氧化鋁中鋁元素的化合價
 

(5)寫出符號中“3”的含義
3H
 
,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配制50g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溶液,現提供25g質量分數為40%的食鹽溶液、20g質量分數為15%的食鹽溶液及足夠多的固體食鹽和水,設計二種方案并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如圖1所示的四種:
請回答問題:
(1)屬于工業(yè)制取氧氣的方法是(填“甲、乙、丙、丁”)
 
;
(2)寫出甲方法制取氧氣的化學符號表達式
 

(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列儀器(圖2)進行實驗(所有裝置的氣密性都已檢查完畢)把過氧化氫溶液緩緩加入盛有二氧化錳的容器中制取并用排氣法收集氧氣,完成該實驗你所選用的儀器有
 
(填字母).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
 


(4)按綠色化學的要求你認為四種制取氧氣的方法較好的是
 
方法.(填“甲、乙、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需不斷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卻基本保持不變,這是由于
 
(填序號)
①動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化石燃料的燃燒;③死亡動植物的腐爛;④某些礦物如CaCO3等的加熱分解.
(2)二氧化碳過多會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請說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列舉兩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