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二氧化碳和氧氣 用燃燒的木條
 B 除去鐵粉中的銅粉 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
 C 將硬水轉化為軟水 煮沸或蒸餾
 D 鑒別CO和CO2 通入灼熱的氧化銅或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分析 A、根據(jù)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進行分析判斷.
B、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C、根據(jù)硬水軟化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區(qū)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兩種無色氣體,要求根據(jù)兩種氣體性質的不同,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用燃燒的木條進行檢驗,能使木條熄滅的是二氧化碳,能使木條燃燒更旺的是氧氣,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B、鐵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銅不與稀鹽酸反應,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煮沸或蒸餾能將硬水轉化為軟水,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D、分別將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能使黑色粉末變紅色的是一氧化碳,無明顯變化的是二氧化碳;分別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無明顯變化的是一氧化碳;能一次鑒別出這兩種氣體,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設計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原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內有很大空間
B.在原子里,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D.任何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用水壺燒開水時,壺蓋被頂開.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A.燒開后水分子個數(shù)增多
B.水分子同時向上運動,撞開壺蓋
C.分子可以分裂為原子,質量增加
D.水汽化時,分子間空隙變大,體積膨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選擇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學式填空,并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1)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O2
(2)能用于滅火的是CO2;
(3)能使人中毒的是CO;
(4)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的氣體是CO2
(5)能在空氣中燃燒的氣體是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CO+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
(6)只能用向上排氣法收集的氣體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取一定質量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在試管中加熱至不再有氣體放出,將試管內的剩余固體15.5g,冷卻后溶于水,過濾、洗滌、干燥得純凈固體0.6g.
(1)推斷試管內剩余固體中含有哪些物質?各為多少?
(2)計算氯酸鉀的質量及反應放出氣體的質量;
(3)計算原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1)用化學用語填空:
氮元素N,2個氮分子2N2,銅離子Cu2+,硫酸中氫元素的化合價$\stackrel{+1}{H}$2SO4,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二氧化硫是一種空氣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其化學式為S02,S02表示的意義有:①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或1個二氧化硫分子、1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等,合理即可),②S02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將CuO(催化劑)與KClO3的混合物57g加熱制氧氣,一段時間后,冷卻稱量質量為47.4g,再分離得黑色粉末8g,求47.4克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西省欽州地區(qū)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為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某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實驗前需將金屬絲打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過甲、乙實驗探究,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

(5)若采用丙實驗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結論,則金屬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在一密閉容器里放入四種物質,使其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數(shù)據(jù)如表:
四種物質
反應前質量(g)251515
反應后質量(g)11未測122
則(1)表中的未測值為12;
(2)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填“反應物”、“生成物”、“催化劑”);
(3)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4)該反應中甲和丁的質量比為14: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