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8.十八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為了研究空氣的組成設計了一個劃時代意義的實驗
(1)拉瓦錫用如圖1的裝置進行實驗,在觀察到汞的表面浮起紅色粉末狀固體后,還繼續(xù)加熱12天,至紅色粉末狀固體不再增加,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保證把裝置內的氧氣全部反應完.
(2)實驗室中甲同學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研究空氣的組成.
①該實驗中所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實驗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瓶中水的作用是降溫,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氣.
②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的性質是不溶于水,化學性質穩(wěn)定(寫出一條即可)
③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寫出一條即可).
④乙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3所示),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誤差少或無污染(寫出一條即可).
(3)丙同學利用實驗室存有的藥品木炭粉和鎂粉,利用鐘罩裝置進行測定的實驗,燃燒前后的現象如圖4、圖5.
①鐘罩中的木炭粉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反應后水沒有進入鐘罩的原因是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瓶內壓強基本不變若仍然用木炭,要想使實驗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應進行的改進是瓶內換成氫氧化鈉溶液.
②如果實驗儀器氣密性良好,所用的鎂粉是足量的,鎂粉燃燒后水幾乎占滴整個鐘罩的原因是鎂不僅能和氧氣反應,還能夠與氮氣發(fā)生反應.
(4)反思甲、丙同學的探究過程我們可以發(fā)現,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在選擇藥品時應考慮的因素有要能消耗氧氣,又不會跟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而且生成物為固體(寫出一條即可).

分析 (1)根據利用汞和氧氣反應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注意事項分析;
(2)本題是測定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的實驗探究,要把空氣中的氧氣消耗掉,在本實驗中用的是紅磷,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因此,產生大量白煙,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frac{1}{5}$;因此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紅磷燃燒消耗掉氧氣,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
要使本實驗成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白磷足量;③必須冷卻到室溫再讀數.圖2裝置設計的比較好,操作簡單,并且試管內的空氣也不會逸出來,比較嚴密;
本題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與理論值有差距,有可能有以下幾點:裝置漏氣、紅磷的量不足、沒有冷卻就讀數.
(3)根據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解答.根據鎂不僅能和氧氣反應,還能夠與氮氣發(fā)生反應解答.
(4)根據要能消耗氧氣,又不會跟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而且生成物為固體解答.

解答 解:
(1)利用汞和氧氣反應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需確保O2完全被消耗;
(2)①紅磷燃燒產生五氧化二磷,反應的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frac{1}{5}$;由上述實驗得出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瓶中水的作用是降溫,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氣;
②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氮氣不溶于水,化學性質穩(wěn)定;
③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與理論值有差距,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紅磷的量不足、未等到裝置冷卻到室溫就打開了止水夾等;
④通過凸透鏡聚光引燃紅磷,不需要打開瓶塞,空氣出不來也進不去,測量比較準確.用酒精燈引燃紅磷,紅磷燃燒生成了五氧化二磷進入空氣會污染空氣,由于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打開瓶塞時容易使空氣受熱而逸出.所以實驗的優(yōu)點是:誤差少或無污染.
(3)①鐘罩中的木炭粉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反應后水沒有進入鐘罩的原因是: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瓶內壓強基本不變;
若仍然用木炭,要想使實驗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應進行的改進是在瓶內換成氫氧化鈉溶液;
②燃燒完畢冷卻后水幾乎占滿整個鐘罩,產生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是鎂不僅能和氧氣反應,還能夠與氮氣發(fā)生反應;
(4)在選擇該實驗的替代物質時,物質應該滿足:能夠和氧氣等單一物質反應,且本身不能是氣體且生成物不能是氣體(如果能夠想辦法處理后期生成的氣體也可以考慮使用).
答案:
(1)為了保證把裝置內的氧氣全部反應完;
(2)①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降溫,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氣;
②不溶于水,化學性質穩(wěn)定;
③裝置漏氣;
④誤差少或無污染;
(3)①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瓶內壓強基本不變;瓶內換成氫氧化鈉溶液;
②鎂不僅能和氧氣反應,還能夠與氮氣發(fā)生反應;
(4)要能消耗氧氣,又不會跟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而且生成物為固體.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用紅磷及木炭測定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屬于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明確測定的原理及實驗的注意事項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以下事實對應的解釋錯誤的是( 。
序號事實解釋
A在花園中可聞到花香分子在不斷運動
B用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5毫升水與5毫升乙醇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毫升分子之間有間隔
D水受熱變?yōu)樗魵?/TD>分子可以再分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對于固體來說,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溶解度越;溫度越低,溶解度越大,熟石灰的溶解度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畬τ跉怏w物質來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的性質非常相近,為更好的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質,某同學在蒸餾燒瓶加入Na2SO3和稀鹽酸,迅速套上氣球,使瓶中和氣球內充滿二氧化硫氣體.再過一段時間打開支口的止水夾,向其中擠入濃氫氧化鈉溶液.請你寫出過程中的實驗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富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則富氧空氣中氧氣與其他氣體的體積比可以是(  )
A.1:2B.1:4C.1:5D.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下列屬于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的是C
A、鈣    B、鉀    C、鋅     D、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根據下列結構示意圖,請回答問題:

(1)A表示的粒子屬于非金屬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
(2)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的符號是S2-;
(3)在化學反應中可以相互轉化的粒子是B和C(填字母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如圖是某學生在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圖,試回答以下問題
(1)指出裝置中的至少兩處錯誤:①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②酒精燈內酒精過多
(2)若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換成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并將此裝置按正確的方法組裝后,還需添加一步操作才能加熱制取氧氣,這步操作是: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3)由于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收集;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才可開始收集.集滿氧氣的集氣瓶應正(填“正立”或“倒立”)在桌上.
(4)某學生在加熱氯酸 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時,錯把高錳酸鉀當成二氧化錳裝入試管中,①是否有氧氣迅速放出?②為什么?①有;②高錳酸鉀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錳,二氧化錳能作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
(5)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結束后,發(fā)現水槽內的水變成了紫紅色,原因可能是試管口沒有放一團棉花.做該實驗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試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1)打開汽水(或某些含有CO2氣體的飲料)瓶蓋中,汽水會自動噴出來,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有關.針對此現象具體解釋原因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減小而減小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嗝,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還與溫度有關,針對此現象具體解釋原因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養(yǎng)魚池設立幾個水泵,把水噴向空中,這樣做目的是增大了空氣與水的接觸面積,從而可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4)在寒冷的冬季,北方養(yǎng)魚池的水面總要打很多洞,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增加空氣與水的接觸面積以增加水的含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