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5.將生銹的鐵釘放入過量的鹽酸中,首先看到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Fe2O3+6HCl═2 FeCl3+3H2O,不一會兒,又看到溶液中有無色氣泡產生的現象,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Fe+2HCl═FeCl2+H2↑.

分析 根據鹽酸的化學性質分析.

解答 解:鹽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氯化鐵溶液為黃色,化學方程式為 Fe2O3+6HCl═2FeCl3+3H2O;
當鐵銹完全反應后鹽酸繼續(xù)與鐵反應生成氫氣,因此看到有氣泡生成,化學方程式為 Fe+2HCl═FeCl2+H2↑;
故答案為:黃;Fe2O3+6HCl═2 FeCl3+3H2O;無色氣泡產生;Fe+2HCl═FeCl2+H2

點評 本題考查酸的基礎知識,應熟練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小江等一組同學在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時,做出了三種猜想,并根據猜想的內容進行了以下三個對比實驗,得出了相應的結論,成功地探究了物質燃燒的條件.

(1)請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寫有關內容:
實驗操作提出猜想實驗現象結論
實驗1燃燒與物質的性質有關小木條燃燒,玻璃棒不燃燒燃燒需要可燃物
實驗2燃燒與氧氣有關 
罩燒杯的蠟燭一會兒后火焰熄滅,另一支燃燒如初
燃燒需要氧氣
實驗3燃燒與物質的
溫度有關
小木條先被點燃,小煤塊需加熱較長時間才發(fā)紅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如圖表示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圖,圖中“”、“”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
(1)如圖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AC(填字母),該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2)若“”表示碳原子,寫出一例符合該變化過程的化學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溫\;}}{\;}$2CO(注明必要的反應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學習化學重要的是學會用化學觀點去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應先做燈火實驗
B.夜間發(fā)現液化氣泄漏應立即開燈檢查
C.全面關;て髽I(yè)
D.海底蘊藏著大量“可燃冰”,以它為燃料不會對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產生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1-18 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信息中,不能從元素周期表中獲取的是③(填編號)①元素的原子結構②元素的原子序數③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表中磷原子的核電荷數Z=15
(3)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中的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密切,硒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據此推測硒元素位于四周期,其化學性質與如圖中的硫元素、氧元素 化學性質相似;在化學反應中,每個鋁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鋁離子,鋁離子符號是Al3+
(4)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結構的共同特點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從1依次遞增到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過濾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顆粒大小的不同,過濾的操作要領:
一貼:濾紙要緊貼漏斗內壁,這是因為防止影響過濾速度
二低:濾液面要低于濾紙邊緣,濾紙上沿要低于漏斗口.
三靠:燒杯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緊靠三層濾紙一邊,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漏斗的末端要緊靠燒杯內壁.
如果過濾后仍然渾濁,原因可能是濾紙出現破損或濾液高于濾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推理是化學學習的一種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單質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B.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則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
C.在化學反應中,一氧化碳和氫氣都能奪取氧化銅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和氫氣都具有還原性
D.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氦除外),因此,如圖所示微粒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一種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實驗:
①稱取25.0g石灰石樣品,平均分成兩份,并分別加工成塊狀和粉末狀;
②將兩份樣品分別投入兩個錐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樣品所含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測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每份樣品充分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某同學發(fā)現,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記了蓋瓶蓋,該同學猜想這瓶氫氧化鈉溶液可能變質了,其變質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提出問題】該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Ⅰ:沒有變質,溶質為NaOH;
           猜想Ⅱ:全部變質,溶質為Na2CO3
           猜想Ⅲ:部分變質,溶質為NaOH和Na2CO3
【實驗探究】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設計實驗對猜想進行驗證.
驗證Ⅰ: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pH大于7,有同學認為溶質是NaOH,請問此結論是否正確?錯誤(填“正確”或“錯誤”),原因是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可能有碳酸鈉存在;
驗證Ⅱ: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發(fā)現有氣泡產生.有同學認為溶質成分僅含有Na2CO3
驗證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檢驗并除盡溶液中的碳酸鈉,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寫出該化學反應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然后向上層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若溶液變成紅色,驗證了猜想Ⅲ是正確的.
【實驗反思】
(1)由驗證Ⅲ的結果可知,驗證Ⅱ的結論錯誤,因為它不能排除碳酸鈉的存在;
(2)小明認為驗證Ⅲ中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理由是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會引入氫氧根離子.
【拓展延伸】在實驗室,氫氧化鈉固體需要密封保存.原因之一是氫氧化鈉能和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還有一個原因是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