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過程,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鋼鐵銹蝕B.鐵杵磨成針C.酒精揮發(fā)D.輪胎爆炸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 解:A、鋼鐵銹蝕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鐵杵磨成針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酒精揮發(fā)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輪胎爆炸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水是生命之源.
(1)檢驗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的物質是肥皂水.
(2)向渾濁河水中加明礬和漂白粉,然后作為生活用水,其中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之沉淀,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顏色,可以加入活性炭進行吸附.
(3)進行人工降雨可緩解一定的旱情,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是干冰.
(4)電解水實驗如圖所示,與直流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氣體是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5)“潔廁靈”與“漂白精”都是家用清潔劑,二者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產生一種有毒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O+2HCl=NaCl+X↑+H2O,則X的化學式為Cl2;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貝貝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芳芳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1)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c(填“a”、“b”或“c”)處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
(3)如圖2三位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fā)現(xiàn)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么呢?
【猜  想】貝貝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生的石蠟蒸氣
婷婷認為:可能以上兩種情況都有
【實驗方案】換一根較長的導管,并用冷的濕毛巾包住導管,然后在導管另一端做點火實驗.
【現(xiàn)象與結論】
如果觀察到導管口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看不到冷凝的固體現(xiàn)象,則貝貝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導管口不能點燃,去掉毛巾,導管內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體現(xiàn)象,則芳芳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導管口能點燃,但火焰較小,去掉毛巾,導管內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體現(xiàn)象,則婷婷的猜想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看圖回答下列問題.圖可知,試管A中的氣體為氫氣;B中的氣體為氧氣;正極和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神州六號”飛船的成功發(fā)射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又一里程碑.金屬過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飛船或潛水艇中的氧氣再生劑,如:過氧化鈉(Na2O2)在常溫下能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為了驗證該反應中氧氣的產生,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A裝置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實驗室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檢查A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將A裝置中導氣管上的膠皮管用彈簧夾夾住,往長頸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頸的下端管口,若能觀察到漏斗頸中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水柱現(xiàn)象,即可證明裝置不漏氣.
(2)表明二氧化碳沒有被過氧化鈉完全吸收的現(xiàn)象是C裝置處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這是利用了氧氣的哪些性質?
(4)常溫下水也能與Na2O2反應,生成氧氣和氫氧化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若要檢驗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否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以上實驗裝置應如何改進?
(5)某潛水艇上有4人,如果每人每小時消耗的氧氣在某溫度和壓強條件下體積為50L,則該潛水艇中每天需要過氧化鈉多少千克?(已知:在上述溫度和壓強條件下氧氣的密度為1.5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一個多月的化學學習中我們掌握了氧氣、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下圖是實驗中用過的儀器.請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
①鐵架臺,②水槽;
(2)小明用B裝置作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試管口塞一團棉花的作用是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收集氣體時若選用F裝置,且收集前只在集氣瓶中裝一半體積的水,則收集滿后所得氧氣占整瓶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是60%.
(3)小華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此反應所屬反應基本類型是分解反應,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4)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檢驗集氣瓶中氧氣是否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氧氣滿了.集滿氧氣的集氣瓶用玻璃片蓋住瓶口須正放在桌上的原因是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5)本實驗采用分液漏斗滴加過氧化氫溶液的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
(6)A、C裝置均能作為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但小林同學經(jīng)考慮后選擇了A裝置,這套裝置較C裝置的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對于收集到的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驗證的方法是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是二氧化碳.B裝置也可用于制氧氣,但不再具有上述優(yōu)點了,原因是B裝置制取氧氣需要加熱.由此可見,選擇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時,除了要考慮反應條件外,還需考慮的一個因素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
(7)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之前,需要檢驗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常用來測驗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會對進入菜窖的人構成危害的簡單方法是燈火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裝置如圖所示.

請回答以下問題:
(1)裝置中標“a”的儀器名稱是長頸漏斗.“b”的儀器名稱是集氣瓶.
(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驗滿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木條是否熄滅.
(3)通常情況下,乙炔(C2H2)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常用塊狀固體電石(主要成分CaC2)與水直接反應制取乙炔,同時生成熟石灰(氫氧化鈣).
 如圖所示,實驗室制取乙炔,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收集裝置應選D或E,寫出實驗室制乙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常見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順序是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在該順序中: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越強.
(2)位于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
在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浸入一段銅絲,會發(fā)現(xiàn)銅絲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物質,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的強,化學反應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把銅絲浸入硫酸鋅溶液中,沒有任何反應現(xiàn)象,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鋅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大興區(qū)九年級下學期一;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某?萍脊(jié)活動中,初三同學選用下述物質: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濃氨水(呈堿性,易揮發(fā))、Na2CO3溶液、Ca(OH)2溶液、濃鹽酸、NaOH溶液等為低年級同學表演了一組化學小魔術,請你利用所學化學知識揭開其中之謎。

(1)魔術1為“葡萄酒變色”。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A中溶液由紫色變?yōu)榧t色,則B溶液為________,結合B處溶液的性質說明A變色的原因 ________。

(2)魔術2為“鐵樹開花”。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鐵絲上的棉花團逐漸由白色變?yōu)榧t色。則D溶液為_______。

(3)魔術3為“清水變牛奶”,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溶液變渾濁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