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利用“多米諾骨牌“效應,設計了如下氣體制取與性質(zhì)驗證的組合實驗。打開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變紅色。請看圖回答問題:
(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中白磷不燃燒,原因是 。
(2)C、D中看到的現(xiàn)象分別是 、 。
(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E中顏色變化的原因 ;
用F裝置收集氣體的依據(j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化學小組的同學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氣體還原氧化鐵,并驗證反應后的氣體產(chǎn)物。實驗室現(xiàn)有下圖所示實驗裝置(可重復使用)。按氣體從左到右的方向,裝置連結(jié)順序正確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引發(fā)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體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飲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內(nèi)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 C.可用燒堿溶液鑒別二氧化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低碳生活”倡導我們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
A.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
B.多使用電子郵箱、QQ等即時通訊工具
C.夏天為了更涼快,把室內(nèi)空調(diào)溫度設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我國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這是因為單質(zhì)碳具有 ( )
A.可燃性 B.還原性 C.在常溫下,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D.吸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它們是同一種物質(zhì) B.它們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 D.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碳元素是組成許多物質(zhì)的基本元素。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質(zhì)中,屬于有機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
A.碳酸鈣 B.乙醇(C2H5OH ) 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氣,它們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氣的主
要成分是 (寫化學式)。
(3)很多天然礦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錳礦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錳( MnCO3),其中錳元素
的化合價 。
(4)在 440℃和高壓條件下,金屬鈉與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金剛石(C)和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碳海綿”是已知最輕的固體材料(如下圖所示),由碳元素組成,具有多孔結(jié)構(gòu),彈性好。它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原狀。下列關(guān)于碳海綿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復使用
C.可處理海上石油泄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由C、H、O、Fe四種元素組成的初中常見物質(zhì)間有如圖所示的關(guān)系,其中A、B、C是單質(zhì),甲、乙是化合物。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兩兩之間可以發(fā)生反應,“→”表示由某一物質(zhì)可制得另一物質(zhì)。(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略去);卮鹣铝袉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其性質(zhì)的實驗裝置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A、E裝置連接時,應將A裝置的導管a與E裝置的導管 (選填“b”或“c”)相連接。檢驗E裝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 。
(2)將A、B裝置連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可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是 。
(3)將A、C裝置連接,可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用E裝置收集滿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取下雙孔橡皮塞,將瓶中的氣體沿D裝置燒杯左側(cè)內(nèi)壁緩慢倒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 ,化學性質(zhì)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