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4684  144692  144698  144702  144708  144710  144714  144720  144722  144728  144734  144738  144740  144744  144750  144752  144758  144762  144764  144768  144770  144774  144776  144778  144779  144780  144782  144783  144784  144786  144788  144792  144794  144798  144800  144804  144810  144812  144818  144822  144824  144828  144834  144840  144842  144848  144852  144854  144860  144864  144870  144878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食鹽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雜質,需加入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提純,若各步所加試劑均過量并過濾分離出沉淀,然后蒸發(fā),最后得到的溶液可制得精鹽.下列所設計的順序中,不能達到目的是(  )
A.Na2CO3  BaCl2   NaOH   HClB.BaCl2   Na2CO3   NaOH   HCl
C.NaOH   BaCl2   Na2CO3  HClD.BaCl2  NaOH    Na2CO3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過碳酸鈉(Na2CO4)在洗滌、印染、紡織、造紙、醫(yī)藥衛(wèi)生等領域有大量應用,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實驗目的】酸鈉樣品(含有的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的純度.
【實驗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實驗裝置】

【交流與討論】
Ⅰ.甲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O2的體積即可測定樣品的純度.
(1)裝置②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氫氣體;
(2)裝置③的作用是:驗證二氧化碳是否被除盡;
(3)稱取適量樣品與足量濃鹽酸充分反應后,收集到的氧氣的體積為0.25L(已知該實驗條件下氧氣的密度為1.28g/L),則稱取的樣品質量應大于2.44g;
Ⅱ.乙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CO2的質量(即反應前后裝置②的質量差)就可測定樣品的純度.但利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得CO2的質量并計算樣品的純度,結果會偏高,你認為原因可能是ABC;(填序號)
A.濃鹽酸易揮發(fā),產生的氯化氫氣體被裝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時帶出的水蒸氣在裝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裝置①、②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②吸收
Ⅲ.丙同學提出了一種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稱取樣品12.5g,滴加足量濃鹽酸至樣品反應完全,再將燒瓶中所有的液體蒸發(fā)、結晶、烘干,稱得氯化鈉固體11.7g.則該樣品的純度為9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小強在回家的途中經過一魚塘邊時,發(fā)現養(yǎng)魚師傅向魚塘中撒一種微黃色的固體,魚塘中頓時產生大量氣泡,經咨詢得知,這種固體的主要成分是過氧化鈣(CaO2),請你與小強共同探究.
(1)為研究魚塘中大量氣泡是何種氣體所致,小強使用如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觀察到試管內有氣泡產生,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P處,木條復燃,說明生成的氣體是氧氣.由此可知養(yǎng)魚師傅向魚塘中撒過氧化鈣的目的是補充魚塘中的氧氣,儀器a的名稱是燒杯.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小強認為過氧化鈣與過量水反應還應產生某種含有鈣元素的產物.開始小強假設該產物為CaO,但通過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設,并重新假設生成的含鈣產物為Ca(OH)2.請解釋小強否定原假設建立新假設的理由:在水較多的環(huán)境中即使生成CaO,也會和水作用生成Ca(OH)2
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小強的新假設,并填入如表空格中:
實驗步驟可能出現的現象結論
取反應后所得的溶液樣品滴入酚酞指示劑(或通入CO2 氣體)變紅(或產生白色渾濁)CaO2與H2O反應有Ca(OH)2生成
/CaO2與H2O反應無Ca(OH)2生成
(3)小強通過實驗證明了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確有氫氧化鈣生成,請寫出過氧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
(4)小強在實驗時觀察到燒杯中有氣泡產生,由此他還得出了什么結論CaO2與H2O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京京同學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等知識進行了研究.

(1)根據圖1中的實驗現象判斷,稀鹽酸里的A、B、C、D四種金屬中,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后面的金屬是(填字母)D.
(2)將甲、乙兩種金屬片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紅色固體,申沒有明顯現象.判斷甲、乙、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乙>Cu>甲.
(3)查閱資料:金屬在活動性順序里的位置越后,其化合物越不穩(wěn)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容易被還原.在下列①②中各寫一個化學方程式,③中寫出還原金屑氧化物的方法.

(4)查閱資料: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后面的金屬Cu,在常溫下雖然不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但可以與稀硝酸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
3Cu+8HNO3(。=3Cu(NO32+2NO↑+4H2O
反應生成的NO是無色、難溶于水的氣體,在常溫下與空氣中的O2迅速化合生成N02,N02是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用圖2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可以證明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的氣體是NO.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關閉彈簧夾,將干燥管放人帶有水的燒杯中,若觀察到若干燥管內的液(水)面比燒杯內的液(水)面低,且過一段時間后干燥管內的液(水)面保持不變,則表明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②按如圖2所示進行實驗:打開彈簧夾,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內的氣體,稀硝酸沿著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滿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關閉彈簧夾,觀察干燥管內的現象: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銅片溶解,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液面下降.
反應停止后,打開彈簧夾,用注射器抽取千燥管內的氣體(事先已將注射器內原有的氣體推出),關閉彈簧夾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氣,觀察到氣體變?yōu)榧t棕色.
③上述實驗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將氣體吸收,其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氣
④圖3是NO2氣體和空氣混合的實驗示意圖,觀察圖中A、B、D的表示方法,在C處  畫出相應的氣體組成的粒子示意圖.
⑤在3.84g Cu中加入100g稀HNO3溶液,如恰好完全反應,計算生成NO的質量(化學方程式見上)和反應前稀HN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請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無焰食品加熱器常用于野外加熱食物,它的成分是鎂粉、鐵粉、氯化鈉.使用時加入水,鎂和水反應產生熱量.下面是在18℃、標準大氣壓的環(huán)境中對該產品的實驗研究,請結合以下實驗方案回答有關問題(不考慮氯化鈉對水沸點的影響).

實驗1:
Ⅰ、將一定質量的鎂條、鐵粉和氯化鈉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連續(xù)攪拌,每50S記錄一次溫度,得下圖中曲線a;
Ⅱ、將相同質量的鎂條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鎂條重復以上實驗,得圖1曲線b;
Ⅲ、用相同質量的鎂粉代替Ⅰ中鎂條重復以上實驗,得圖甲中曲線c.
(1)從能量變化角度看,該變化是由化學 能轉化為熱 能.
(2)觀察圖片,從中可以發(fā)現影響鎂和水反應速率的因素是鎂的反應表面積(鎂的顆粒大小、或鎂的狀態(tài)等合理答案均給分).
實驗2:
將2.40g鎂粉和質量為28.00g的鐵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不斷攪拌.氯化鈉用量不同時,溫度變化情況如圖2示.
(3)實驗2中,當NaCl質量大于7.30g時,實驗不再做的原因是C.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應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會降低反應速率
C.已達到水的沸點,溫度不會再有變化
D.需加入更多的鐵粉來提高水的溫度
(4)如果在實驗2中加入質量為3.65g NaCl,混合物的溫度最高大約是40-50℃之間.
(5)某同學設計了下面四種無焰食品加熱器物料配方,請根據本次實驗研究的結論,判斷其中最合理的是A.
A.2.40g鎂粉、7.30gNaCl和28.00g鐵粉        B.2.40g鎂條、7.30gNaCl和28.00g鐵粉
C.2.40g鎂粉、8.76gNaCl和28.00g鐵粉        D.2.40g鎂條、8.76gNaCl和28.00g鐵粉
其理由是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生熱量,配方A中已達到水的沸點,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我們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時候,做過如圖1置的實驗.

向盛有0.5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mL鹽酸,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并將導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現象.
用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進行上述實驗,觀察現象.
(1)通過比較試管甲中的兩次反應,填寫下表:
碳酸鈉+鹽酸碳酸氫鈉+鹽酸
實驗現象反應迅速,生成大量氣體.反應更迅速,生成氣體更多.
實驗結論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比碳酸鈉更快
寫出乙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某同學對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快慢進一步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下面的實驗探究方案.
實驗用品:相同型號的U型管2支、橡皮塞2個、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氣球2個.
實驗裝置:如圖2
實驗操作:在U型管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固體,在兩支注射器中分別吸入同溶質質量分數、同體積的足量稀鹽酸.將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時迅速將鹽酸分別注入U型管中.請對上述實驗方案分析評價.
①若取用碳酸鈉0.53g,為控制實驗中產生氣體的量相同,應取用碳酸氫鈉0.42g;
②該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是運用了比較研究的方法;
③實驗過程中需要觀察的現象是氣球脹大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同學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制作了一套如圖裝置,用該裝置對粗鋅樣品進行實驗.
請幫助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測定粗鋅的純度.
(二)實驗用品:托盤大半、藥水瓶、銅網、鋼絲、飲料瓶.粗鋅、稀鹽酸、堿石灰(CaO和NaOH)
(三)實驗步驟
實驗內容和步驟實驗現象  結論 (或化學方程式)
①稱量10.Og粗鋅放在銅網中,按圖示裝置組裝后,稱得儀器和藥品總質量為120.Og
②將銅網插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有氣泡產生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
Zn+2HC1=ZnC12+H2
③反應完全后,稱得裝置總質量為119.8g產生的H2的質量為0.2g,粗鋅的純度為65%.
(四)問題探究:(說明:不考慮空氣中CO2和H2O對實驗的影響.)
(1)該實驗中堿石灰的作用是防止飲料瓶中水蒸氣和HCl氣體隨H2逸出,若去掉堿石灰,則所測定的粗鋅純度偏大  (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2)若只將粗鋅換成石灰石,原實驗方案能否用于石灰石樣品純度的測定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CO2會被堿石灰吸收不能逸出.
(3)若將圖中藥水瓶改成直導管、粗鋅換成純鋅,用原方案測定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則結果偏。ㄌ睢捌蟆薄ⅰ捌 、“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校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網上看到:茶葉是堿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減肥,他們設計了探究的課題是:比較不同產地茶葉泡出液的酸堿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減肥作用.他們的實驗過程如塑下:
①從市場上購買了三種不同產地的茶葉,編號為A.B.C.
②取A、B、C三種茶葉分別在相同的條件下,用開水沖泡.
③用pH試紙分別到杯中蘸取A.B.C三種茶葉的泡出液,和標準比色卡比對'測得它們的 pH分別為5.4、6.3、6.0.
④將形狀、大小、質量相同的脂肪小塊,分別放入盛有三種茶葉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適宜的溫度下保溫5小時后,分別濾出脂肪塊,吸干表面水分并稱量.根據脂肪塊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質量變化(不考慮脂肪塊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實驗操作步驟中錯誤的是③.
(2)在第②步實驗操作中“相同的條件主要是指:水的溫度、茶葉的質量、沖泡的時間及水的質量或體積 應相同.
(3)組內有看的同學認為,第④步實驗設計不嚴密,需要改進的是要設置對照實驗.在第④步實驗中,根據實驗的目的,適宜的溫度應控制在37℃左右.
(4)有人將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熱水瓶中浸泡一下時間后振蕩,發(fā)現水垢大部分消失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化學原理最可能是茶水呈酸性,與水垢中的碳酸鹽等物質發(fā)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物質A-J有下圖轉化關系,反應條件均略去.A、B物質的組成元素相同,C、D、G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單質,I是金屬.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組成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3:2,其中一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8%.

試回答:
(1)上述轉化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①②(填序號);
(2)A、J、H的化學式為AH2O2、JMgO、HMg3N2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如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 2P2O5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guī)范,用量筒測量進人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問題提出】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量結果與理論值誤差較大.
【實驗改進】
Ⅰ.根據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圖2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Ⅱ.測得實驗數據如表
測量項目實驗前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集氣瓶(扣除內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體積/mL80.054.5126.0
【交流表達】
(1)鐵生銹過程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2H2O+O2=2Fe(OH)2
(2)根據如表數據計算,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20.2%(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準確度更高的原因是:
①鐵的緩慢氧化使集氣瓶中的氧氣消耗更徹底,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②測量時考慮到導管容積和扣除內容物后的集氣瓶容積,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