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可燃物不經點火,由 而引起的自發(fā)燃燒叫 ,為避免這一現象,要注意不可將可燃物堆放 而且要經常 .
(2)滅火的原理是:
① ;
② ;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鹽酸、氫氧化鈉是常見的酸堿。
(1)鹽酸溶液中陽離子符號是 ,氫氧化鈉的俗稱是 (寫一種)。
(2)向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當滴入稀鹽酸至完全中和時,溶液的 顏色變化是 。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熱蒸干,現象是 。
(3)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含 HCl7.3g 的稀鹽酸可中和氫氧化鈉的質量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許多物質都能與氧氣發(fā)生反應。下列物質在足量氧氣中燃燒的產物正確的是
選項 | A | B | C | D |
物質 | Fe(鐵絲) | S(硫粉) | C(木炭) | H2(氫氣) |
在足量氧氣中燃燒的產物 | 氧化鐵 (Fe2O3) | 二氧化硫 (SO2) | 一氧化碳 (CO) | 過氧化氫 (H2O2)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鹽酸與氫氧化鈉按照如圖的方式進行中和反應實驗:
(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向燒杯中逐滴滴入鹽酸至過量,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3)以下證明鹽酸過量的操作積實驗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填字母代號)。
A.滴加石蕊溶液,攪拌后溶液變藍
B.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攪拌后溶液顏色不變
C.加入蒸餾水,攪拌后溶液顏色不變
D.加入金屬Zn片,產生氣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室溫時,將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用滴加方式反應時,溶液的pH隨滴入溶液體積變化如右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圖像表示的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
B.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等于7
C.當滴入溶液的體積為5mL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
D.滴入溶液體積為15mL時,再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在下列物質的應用中,主要應用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有_______(用序號表示)。
①點燃蠟燭用于照明
②節(jié)日用充滿氦氣的氣球升空懸掛標語
③用生鐵制成的鐵鍋炒菜
④利用氫氣燃燒放出的能量推動運載火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瘜W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加液體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和Na0H
B.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C.向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D.該實驗是將鹽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定鋅銅合金中鋅的含量,取該合金放入如右圖盛有稀硫酸的錐形瓶中 。多次實驗后,取平均值所得數據如下表:
反應前 | 充分反應后裝置及反應剩余物質質量 | |
裝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質量 | 鋅銅合金質量 | |
342.10g | 16.00g | 357.70g |
若不考慮干燥劑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計算: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求生成氫氣的質量 。
(2)該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
A. 有氣體逸出 B. 有放熱和發(fā)光現象產生
C. 狀態(tài)與顏色發(fā)生了變化 D. 有其他物質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鋼鐵廠高爐煉鐵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鐵礦石(主要含Fe2O3)、空氣等,主要反應過程如下:
請回答:(1)A的化學式__________。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反應停止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無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學式),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