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5.關于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裝滾動軸承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B.自行車剎車時,閘皮與車圈的摩擦是滑動摩擦
C.鞋底刻有花紋為了增大接觸面積,從而增大摩擦力
D.傳送帶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被傳送的物體受到摩擦力

分析 (1)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2)摩擦力的概念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根據(jù)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不同,可將摩擦力分為三種: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叫滾動摩擦力;當兩個物體未發(fā)生相對運動,但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4)根據(jù)摩擦力的概念和產生條件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裝滾動軸承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故A錯誤;
B、自行車剎車時,閘塊是在輪圈上滑動;所以閘塊與輪圈間的摩擦是滑動摩擦.故B正確;
C、鞋底刻有花紋為了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錯誤;
D、傳送帶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被傳送的物體不受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了摩擦力的種類,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關鍵是分析出物體發(fā)生的相對運動是何種運動方式--滑動、滾動、有運動趨勢(相對靜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馬德堡半球實驗能夠測出大氣壓值
B.船閘是利用連通器制成的
C.氣體和液體都是流體,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D.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在徐州市某大橋上立有如圖所示的一塊牌子.現(xiàn)有一自重4.5×104N的大卡車裝了6m3的石子,石子的密度為3×103kg/m3,試求:
(1)大卡車上石子的質量;
(2)請你通過計算說明這輛卡車能否從該大橋上通過(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如圖所示,水平實驗桌上有一個長方體石塊和一個正方體鐵塊,石塊的質量和體積均大于鐵塊.小海認為石塊質量大,石塊對水平實驗桌的壓強大;小霞認為鐵塊的底面積小,鐵塊對水平實驗桌的壓強大.老師說他們的說法都有問題.
在沒有測量儀器的條件下,請你幫他們想一個辦法,選擇合適的器材,通過實驗比較石塊和鐵塊對水平實驗桌的壓強大小,并簡要寫出主要的實驗步驟及實驗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今年春節(jié)前夕氣溫驟降,珠海市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下雨時夾雜著“冰!保娂娕恼铡⑴囊曨l發(fā)到網上.這種“冰!狈Q為“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華形成的,下落時來不及熔化(均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就以霰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如果氣溫較高(選填“較高”或“較低”).就會以降雨的形式出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一輛質量為1.5t的小貨車,載有質量為1.0t的貨物,共有四個車輪,每個輪胎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均為0.025m2,小貨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其受到的摩擦阻力為車重的0.1倍.(g取10N/kg)求:
(1)小貨車受牽引力的大。
(2)小貨車對地面的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2014年6月2日在省城大明湖舉行了端午節(jié)龍舟大賽.在劃龍舟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龍舟上的運動員為參照物,龍舟是運動的
B.槳往后劃,龍舟前進,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龍舟獲得前進動力的施力物體是人
D.停止劃槳后,龍舟會慢慢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龍舟運動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某太陽能熱水器裝有100kg、初溫為20℃的冷水,經過一天的太陽照射,水溫升高到60℃,則這些水吸收的熱量等于完全燃燒0.42m3天然氣所放出的熱量.天然氣的熱值為4×107J/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每只鉤碼的質量相等,這時輕質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下列操作,仍能使杠桿水平平衡的是( 。
A.兩端各加一只相同的鉤碼
B.G1、G2都向O點移動2cm
C.G1向O點移動1cm,G2向O點移動2cm
D.G1向O點移動$\frac{{I}_{1}}{4}$,G2向O點移動$\frac{{I}_{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