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從宏觀現象探究微觀本質是重要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以FeCl3溶液為實驗研究對象,探究其與堿性物質之間的復雜多樣性.實驗如圖

(1)①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Mg(OH)2+2Fe3+=2Fe(OH)3(膠體)+3Mg2+
(2)②中逸出的無色氣體是CO2
(3)對于③中的實驗現象,同學們有諸多猜測,繼續(xù)進行實驗:
Ⅰ.甲、壑械募t棕色溶液少許,滴入少量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甲得出結論:FeCl3與Na2SO3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是2Fe3++SO32-+H2O=2Fe2++SO42-+2H+
Ⅱ.乙認為甲的實驗不嚴謹,重新設計并進行實驗,證實了甲的結論是正確的.其實驗方案是、裰兴萌芤荷僭S進行亞鐵離子(或Fe2+)離子的檢驗.
(4)受以上實驗的啟發(fā),同學們對pH≈8的1mol/LNaF溶液與FeCl3溶液混合時的現象產生了好奇并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及現象④向2mL0.2mol/L FeCl3溶液中滴入2mL1mol/LNaF溶液.溶液變無色
⑤向2mL0.2mol/L FeCl3溶液中滴入2mL蒸餾水,溶液顏色變淺
Ⅰ.⑤的實驗目的是排除加水稀釋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影響.
Ⅱ.為探究④中溶液變無色的原因,進行如下實驗:
資料顯示:FeF3溶液為無色.
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紅褐色沉淀產生的原因:無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與OH-結合生成難溶的Fe(OH)3
(5)根據實驗,FeCl3溶液與堿性物質之間的反應的多樣性與堿性物質的pH、離子的性質有關.

分析 (1)①中產生紅褐色膠體,說明生成氫氧化鐵膠體,據此書寫;
(2)由FeCl3和Na2CO3的性質可知逸出的無色氣體是CO2;
(3)Ⅰ三價鐵離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O32-,生成硫酸根離子,同時三價鐵離子被還原為亞鐵離子;
Ⅱ還需要對亞鐵離子(或Fe2+)的檢驗;
(4)Ⅰ排除加水稀釋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影響;
Ⅱ無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與OH-結合生成難溶的Fe(OH)3
(5)FeCl3溶液與堿性物質之間的反應的多樣性與堿性物質的pH、陰、陽離子的性質和反應條件有關.

解答 解:(1)①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3Mg(OH)2+2Fe3+=2Fe(OH)3(膠體)+3Mg2+
故答案為:3Mg(OH)2+2Fe3+=2Fe(OH)3(膠體)+3Mg2+;
(2)FeCl3溶液和Na2CO3溶液反應產生無色氣體CO2和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故答案為:CO2
(3)Ⅰ.三價鐵離子能氧化SO32-,生成硫酸根離子,同時三價鐵離子被還原為亞鐵離子,其反應離子方程式為:2Fe3++SO32-+H2O=2Fe2++SO42-+2H+
故答案為:2Fe3++SO32-+H2O=2Fe2++SO42-+2H+;
Ⅱ.乙認為甲的實驗不嚴謹,重新設計并進行實驗,證實了甲的結論是正確的.其實驗方案是、裰兴萌芤荷僭S進行亞鐵離子(或Fe2+)的檢驗;
故答案為:亞鐵離子(或Fe2+);
(4)Ⅰ.加水稀釋對溶液顏色變化有影響;
故答案為:排除加水稀釋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影響;
Ⅱ.無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與OH-結合生成難溶的Fe(OH)3;
故答案為:無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與OH-結合生成難溶的Fe(OH)3;
(5)根據實驗,FeCl3溶液與堿性物質之間的反應的多樣性與堿性物質的pH、離子的性質有關;
故答案為:堿性物質的pH、離子的性質.

點評 本題考查了探究反應機理的方法,鐵的重要化合物性質、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題目難度中等,側重于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量,注意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FeCl3可用作印刷電路銅板腐蝕劑和外傷止血劑等
(1)若要溶解電路板上3.2g的銅,則至少需要1 mol•L-1 FeCl3溶液的體積為100mL.
(2)檢驗腐蝕電路銅板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 3+的試劑是KSCN溶液.
(3)腐蝕電路銅板后的溶液中銅元素含量的測定:
取20.00mL腐蝕電路銅板后的溶液于碘量瓶中,先加足量NaF(發(fā)生的反應為Fe3++6F-=[FeF6]3-),再加足量的10%KI溶液,搖勻.塞上碘量瓶瓶塞,置于暗處5min,充分反應后(有CuI沉淀生成),加幾滴淀粉溶液,用0.1000 mol•L-1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到終點時,共消耗20.00mL標準液.測定過程中有關物質的轉化關系如下:
Cu2+$\stackrel{I-}{→}$I2$\stackrel{S_{2}O_{3}^2-}{→}$S4O62-
①若測定過程中碘量瓶敞口置于暗處5min,會導致測定結果偏高(填:“偏高”、“偏低”、“無影響”).
②計算該腐蝕液中銅元素的含量(用g•L-1表示),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現有八種物質:①HCl    ②Na2SO4晶體  ③濃硝酸  ④銅  ⑤燒堿  ⑥蔗糖  ⑦C12⑧SO2
(1)上述物質中可導電的是③④(填序號)
(2)上述物質中屬于非電解質的是⑥⑧(填序號)
(3)寫出②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Na2SO4=2Na++SO42-
(4)寫出⑧與足量的⑤在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OH-+SO2=H2O+SO32-
(5)在③與④的反應中,還原產物為二氧化氮(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檢驗碳酸鈉粉末中含有少量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現設計以下檢驗流程,回答有關問題.
(1)試劑A是Ba(NO32,加試劑A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鈉.
(2)檢驗①中加酚酞試液是檢驗NaOH.
(3)檢驗②中,將稀硝酸加至呈酸性,再加試劑BAgNO3,檢驗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在無機化工及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某課外研究小組的同學用粗銅粉設計了兩種制備膽礬的途徑:

(1)分別寫出兩種途徑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途徑Ⅰ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途徑Ⅱ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途徑II中,若銅還有剩余,硫酸是否消耗完畢:否(填“是”或“否”).其理由是因隨反應的進行,硫酸變稀,而稀H2SO4不與Cu反應,故H2SO4不會耗完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結論,寫出你所設計實驗的反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H2SO4+Fe=FeSO4+H2↑.
(3)比較制取膽礬的兩種途徑,途徑Ⅰ有明顯的兩個優(yōu)點:
①產生等量膽礬,途徑I消耗硫酸少②途徑I不產生污染大氣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某校課外小組為測定某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甲、乙兩組同學分別進行了下列相關實驗.
方案Ⅰ.甲組同學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流程進行實驗:
稱量樣品→溶解→加入過量BaCl2溶液→過濾出沉淀B→烘干稱量→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果 
(1)實驗時,過濾操作中,除了燒杯、漏斗外,還要用到的玻璃儀器為玻璃棒;
(2)若實驗中測得樣品質量為mg,沉淀質量為ng,則Na2CO3的質量分數為$\frac{106n}{197m}$×100%.
方案Ⅱ.乙組同學的主要實驗流程圖如下:
稱量樣品→稱量C→逐滴加入稀H2SO4至過量→凈化吸收氣體→再稱量C→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果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3)該實驗中裝置B盛放的物質是濃硫酸,分液漏斗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鹽酸代替稀硫酸進行實驗,在C中裝堿石灰來吸收凈化后的氣體.
(4)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越大,則實驗中吸收凈化后氣體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氣體前后的質量差越。ㄌ睢霸酱蟆、“越小”或“一樣”).
(5)D裝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以確保C裝置中質量增加量的準確性
(6)有的同學認為,在反應前后都要通入N2,反應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將B、C裝置中的殘留二氧化碳全部驅入D裝置的堿石灰中減小實驗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_{1}^{1}$H、${\;}_{1}^{2}$H、H+和H2是氫元素的四種不同粒子
B.${\;}_{20}^{40}$Ca和${\;}_{20}^{42}$Ca、石墨和金剛石均互為同素異形體
C.${\;}_{1}^{1}$H和${\;}_{1}^{2}$H是不同的核素
D.12C和14C互為同位素,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不用任何試劑,即可鑒別開的一組試劑是(  )
A.Na2CO3和HClB.NaCl和Na2CO3C.H2SO4和BaCl2D.NaCl和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欲在金屬表面鍍銀,應把鍍件掛在電鍍池的陰極。下列各組中,選用的陽極金屬和電鍍液均正確的是

A.Ag和AgCl溶液 B.Ag和AgNO3溶液 C.Pt和Ag2CO3溶液 D.Pt和Ag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