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mL 0.50mol•L-1鹽酸與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在圖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ㄌ睢捌蟆、“偏小”或“無影響”).
(3)實驗中改用60mL 0.50mol•L-1鹽酸跟50  mL 0.55mol•L-1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熱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簡述理由:中和熱為稀的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1mol時時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用量無關.
(4)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ň睢捌蟆、“偏小”或“無影響”)

分析 中和熱測定時,應避免熱量的散失而導致實驗誤差,實驗時,燒杯間填滿碎紙條,且用硬紙板蓋上,且使大小燒杯口相平,為充分反應,可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攪拌,為準確測量中和熱,應分別測定實驗前酸、堿的溫度以及反應后的溫度,為減小實驗誤差,且分別實驗3次,稀的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的熱量為中和熱,物質(zhì)的量與熱量成正比,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1)實驗時應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攪拌,以成分反應,為防止熱量散失,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故答案為: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導致熱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故答案為:偏;
(3)實驗中改用60ml0.50mol/L鹽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NaOH完全反應,生成水的量不同,則放出的熱量不同,因中和熱為稀的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1mol時時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用量無關,則中和熱相等,
故答案為:不相等;相等;中和熱為稀的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1mol時時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用量無關;
(4)氨水中一水合氨的電離吸熱,則放出熱量偏少,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小,故答案為:偏。

點評 本題考查中和熱的測定,為高頻考點,側(cè)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和測定原理是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物質(zhì)屬于電解質(zhì)并能導電的是(  )
A.熔融的NaClB.KNO3溶液C.CuD.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離子方程式中,屬于水解反應的是(  )
A.HCOOH+H2O?HCOO-+H3O+B.CO32-+H2O?HCO3-+OH-
C.CO2+H2O?HCO3-+H+D.HS-?S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氮是地球上含量豐富的一種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產(chǎn)量最大的化工產(chǎn)品之一.其工業(yè)合成原理為:N2(g)+3H2(g)?2NH3(g)△H=-92.4kJ•mol-1.在密閉容器中,使2mol N2和6mol H2混合發(fā)生以上反應.
(1)當反應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濃度比是1:3,N2和H2的轉(zhuǎn)化率比是1:1
(2)升高平衡體系的溫度(保持體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小(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當達到平衡時,充入氬氣并保持壓強不變,平衡將逆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
(4)若容器恒容、絕熱,加熱使容器內(nèi)溫度迅速升至原來的2倍,平衡將向左移動(填“向左移動”“向右移動”或“不移動”).達到新平衡后,容器內(nèi)溫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來的2倍.
(5)如圖表示工業(yè)500℃、60.0MPa條件下合成氨,原料氣投料比與平衡時NH3體積分數(shù)的關系.根據(jù)圖中a點數(shù)據(jù)計算N2的平衡體積分數(shù):14.5%.
(6)在25℃下,將a mol•L-1的氨水與0.01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反應平衡時溶液中c(NH4+)=c(Cl-);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b=$\frac{1{0}^{-9}}{a-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合成氨工業(yè)對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密閉容器中的反應:N2(g)+3H2(g)?2NH3(g)△H<0,673K,30MPa下n(NH3)和n(H2)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點a的正反應速率比點b的小
B.點c處反應達到平衡
C.點d(t1時刻)和點e(t2時刻)處n(N2)不一樣
D.點d(t1時刻)和點e(t2時刻)處H2的轉(zhuǎn)化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1mol X和1mol Y進行反應:2X(g)+Y(g)?Z(g),經(jīng)60s達到平衡,生成0.3mol Z.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60 s,以X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01 mol•L-1•s-1
B.將容器體積變?yōu)?0 L,Z的平衡濃度變?yōu)樵瓉淼?\frac{1}{2}$
C.若增大壓強,則物質(zhì)Y的轉(zhuǎn)化率減小
D.若升高溫度,X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該反應的△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碘是人體不可缺乏的元素,為了防止碘缺乏,現(xiàn)在市場上流行一種加碘鹽,就是在精鹽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進去.某研究小組為了檢測某加碘鹽中是否含有碘,查閱了有關的資料,發(fā)現(xiàn)其檢測原理是: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1)該反應還原產(chǎn)物與氧化產(chǎn)物質(zhì)量比是1:5
(2)先取少量的加碘鹽加蒸餾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的苯,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分成兩層,下層無色,上層呈紫紅色;
(3)某學生在一次分液操作中發(fā)現(xiàn)上下層溶液都是無色液體,無法知道分液漏斗中的液體哪一層是有機層,哪一層是水層,請你用簡單的方法幫他鑒別出來,寫出有關步驟及判斷方法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少量下層液體加入小試管,再往試管中加入少量水,若試管中液體分層,則證明下層是有機層;若不分層,則證明下層是水層.
(4)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BC
A.配制溶液時,若試樣是液體,用量筒取樣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B.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復倒轉(zhuǎn)多次,搖勻
C.使用容量瓶前檢驗是否漏水
D.容量瓶用水洗凈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滌
(5)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濃度偏高的是BDE
A.轉(zhuǎn)移時沒有洗滌燒杯、玻璃棒
B.溶解的時候溶液沒有冷卻到室溫就轉(zhuǎn)移
C.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又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D.用量筒量取濃硫酸后洗滌量筒并把洗滌液轉(zhuǎn)移到容量瓶
E.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時眼睛俯視液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6.已知C、D、G、I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單質(zhì),D、G、I常溫下為氣態(tài),且G為黃綠色;形成D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的3倍;B的焰色反應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K為紅棕色粉末.其轉(zhuǎn)化關系如圖:
請回答:
(1)寫出E物質(zhì)的電子式
(2)寫出C與K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溫\;}}{\;}$Al2O3+2Fe,該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大于(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總能量.
(3)L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金屬,用碳棒作陽極,L作陰極,接通電源(短時間)電解E水溶液的化學方程式2KCl+2H2O $\frac{\underline{\;通電\;}}{\;}$2KOH+H2↑+Cl2↑.
(4)H水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排序c(Cl-)>c(Al3+)>c(H+)>c(OH-
(5)J與H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3AlO2-+6H2O=4Al(OH)3↓.
(6)寫出G與熟石灰反應制取漂白粉的化學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有關NaHCO3與Na2CO3的性質(zhì),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Na2CO3和NaHCO3粉末與同濃度鹽酸反應,Na2CO3堿性強,反應放出氣體速度快
B.等物質(zhì)的量的兩種鹽與同濃度的鹽酸反應,Na2CO3消耗鹽酸的體積是NaHCO3的兩倍
C.向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過量CO2,有NaHCO3結晶析出
D.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別和BaCl2溶液反應,現(xiàn)象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