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體液中的溶菌酶殺死病原體 | |
B. | 皮膚、黏膜抵御病原體的攻擊 | |
C. | 漿細胞產生抗體與病原體結合 | |
D. | 效應T細胞使被病原體入侵的細胞裂解 |
分析 免疫調節(jié)的類型: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1)非特異性免疫:包括由皮膚、黏膜構成人體的人體免疫第一道防線和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的第二道防線.人生來就有,不是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
(2)體液免疫的過程:
①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強,速度更快,產生抗體的數(shù)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②B細胞的感應有直接感應和間接感應,沒有T細胞時也能進行部分體液免疫;
③抗體由漿細胞產生的;
④漿細胞來自于B細胞和記憶細胞.
(3)細胞免疫的過程:
解答 解:A、體液中的溶菌酶殺死病原體,是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A錯誤;
B、皮膚、黏膜抵御病原體的攻擊,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B錯誤;
C、漿細胞產生抗體與病原體結合,是特異性免疫中的體液免疫,C正確;
D、效應T細胞使細胞裂解使被病原體入侵的細胞裂解,是特異性免疫中的細胞免疫,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識記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掌握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具體過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1中 X、Y、Z可分別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蚯蚓、玉米、蝗蟲之間的能量流動關系 | |
B. | 圖2中DNA:染色體為1:1 | |
C. | 圖2中基因D、d的特異性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的交替排列決定的 | |
D. | 圖2若為某高等動物正常細胞進行正常分裂過程中的部分染色體示意圖,則該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中心體周圍發(fā)射出星射線 | B. | 線粒體產生大量ATP | ||
C. | 核糖體合成活動加強 | D. | 高爾基體數(shù)目顯著增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受精作用是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 |
B. | 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另一半來自母方 | |
C. |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來自父方,另一半來自母方 | |
D. | 一個卵細胞一般只能與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X、Y 的大小、形狀不同仍是一對同源染色體 | |
B. | 交叉互換導致的基因重組只能發(fā)生在Ⅱ片段 | |
C. | 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雌蠅中概率高 | |
D. | 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只在雌蠅中表現(xià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圖示為肝細胞膜,則CO2的運輸方向是Ⅱ→Ⅰ | |
B. |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保護、細胞間的識別都與①有關 | |
C. | 圖中③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 |
D. | 胰島素通過b方式運出細胞,體現(xiàn)細胞膜的流動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洋蔥表皮細胞與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具有完全相同的結構 | |
B. |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與人的各種血細胞具有完全相同的結構 | |
C. | 顫藻與發(fā)菜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顫藻含光合色素,而發(fā)菜細胞中含葉綠體 | |
D. | 大腸桿菌和藍藻在結構上具有統(tǒng)一性,都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和擬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姜堰溱潼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條離體神經纖維的中段施加電刺激,使其興奮。下圖表示刺激時膜內外電位變化和所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橫向箭頭表示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