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酵母菌在氧氣充足條件下不能進行酒精發(fā)酵,有同學認為是氧氣抑制了酵母菌無氧呼吸,也有同學認為是有氧呼吸產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無氧呼吸.請完成下列實驗.
(1)供選的實驗試劑:5%葡萄糖溶液、酵母菌細胞溶液(試劑1)、酵母菌細胞質基質的上清液(試劑2)、酵母菌細胞器的沉淀物(試劑3)、ATP溶液、蒸餾水.
(2)實驗步驟:
①取錐形瓶完成如圖裝置三套,依次編號為A、B、C.1號錐形瓶中都加10%的NaOH溶液,3號錐形瓶中都加澄清的石灰水.
②A裝置錐形瓶2中加入:10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蒸餾水;
B裝置錐形瓶2中加入:
 
;
C裝置錐形瓶2中加入:
 

③A、B、C三套裝置均先持續(xù)通入N25min,目的是
 
,再將三套裝置分別處理:A裝置持續(xù)通入N2,B裝置、C裝置持續(xù)通入空氣.A、B、C三套裝置中,
 
為對照組.
④將三套裝置放在溫度適宜(25~35℃)的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相同時間(8~10h).
⑤觀察
 
,判斷是否進行無氧呼吸.
(3)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相應結論:
①若
 
,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氣抑制.
②若
 
,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氧氣抑制,不受ATP抑制.
③若
 
,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ATP抑制,受氧氣抑制.
④若
 
,則酵母菌無氧呼吸不受ATP抑制,不受氧氣抑制.
考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專題: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酵母菌在氧氣充足條件下不能進行酒精發(fā)酵的原因是氧氣抑制了酵母菌無氧呼吸,而不是有氧呼吸產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無氧呼吸.實驗的單一變量是氧氣的有無和ATP的有無,因變量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
裝置1的作用是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裝置2是酵母菌進行氧呼吸作用;裝置3的作用是檢測呼吸作用的產物二氧化碳.
解答: 解:(2)實驗步驟:
①取錐形瓶完成如上裝置三套,依次編號為A、B、C.1號錐形瓶中都加10%的NaOH溶液,3號錐形瓶中都加澄清的石灰水.
②根據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結合本實驗的目的可知,A裝置2號錐形瓶中加入:1O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蒸餾水;B裝置2號錐形瓶中加入:10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ATP溶液;C裝置2號錐形瓶中加入:10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蒸餾水;
③A、B、C三套裝置均先持續(xù)通入N25min,目的是去除錐形瓶中的氧氣,造成無氧環(huán)境;AB對照實驗的變量是否含有ATP,AC對照實驗的目的是否含有氧氣,所以再將三套裝置分別處理:A、B裝置持續(xù)通入N2,C裝置通入通入空氣或氧氣.
④將三套裝置放在溫度適宜(25?350C)的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相同時間(8?10h).
⑤觀察各裝置中3號瓶是否變渾濁,判斷是否進行無氧呼吸.
(3)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相應結論:
①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不變渾濁,C裝置變渾濁,則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氣抑制;
②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變渾濁,C裝置不變渾濁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氧氣抑制,不受ATP抑制;
③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不變渾濁,C裝置不變渾濁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ATP抑制,也受氧氣抑制;
④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變渾濁,C裝置變渾濁則酵母菌無氧呼吸不受ATP抑制,不受氧氣抑制.
故答案為:
(2)②10mL的試劑2、10mL質量分數(shù)5%的葡萄糖溶液、2mLATP溶液 10mL的試劑2、10mL質量分數(shù)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餾水
③去除錐形瓶中的氧氣    A
⑤三組實驗錐形瓶3中溶液是否變渾濁
(3)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相應結論:
①若A套變渾濁,B套不變渾濁,C套變渾濁
②若A套變渾濁,B套變渾濁,C套不變渾濁
③若A套變渾濁,B套不變渾濁,C套不變渾濁
④若A套變渾濁,B套變渾濁,C套變渾濁
點評:本題結合實驗裝置圖,考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相關實驗,要求考生掌握實驗的原理,明確實驗的目的,根據實驗設計的原則(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完善實驗步驟,根據實驗的目的預測實驗的現(xiàn)象和實驗結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動物細胞,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a)、染色單體數(shù)(b)、DNA分子數(shù)(c)可表示為如圖所示的關系,此時細胞內可能發(fā)生著( 。
A、細胞板形成
B、著絲點分裂
C、中心體移向兩極
D、DNA分子進行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家研究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過程中,進行了下列實驗.
(1)19世紀末,歐文頓通過對植物細胞末的通透性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凡是
 
的物質都比較容易通過細胞膜.所以他得出結論:
 

(2)1959年,羅伯特森在
 
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
 
三層結構.
(3)1970年,科學家將鼠細胞和人細胞在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用
 
處理,獲取實驗用的單個細胞.將兩種細胞在37℃下混合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滅活的病毒誘導融合,形成融合細胞.將連接了熒光染料的抗體與融合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培養(yǎng),抗體與融合細胞的膜蛋白(抗原)特異性結合,其目的是
 
膜蛋白,以便于顯微鏡觀察.用熒光顯微鏡觀察融合細胞表面熒光的顏色和
 
.開始時,鼠的細胞為綠色,人的細胞為紅色,兩種顏色不混合;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紅綠熒光交替分布的“嵌合體”.統(tǒng)計嵌合體比例,結果如圖1.
①實驗表明,細胞膜結構具有
 

②假如分別在15℃、20℃和26℃的培養(yǎng)溫度下重復上述實驗,請將實驗結果用與圖類似的柱狀圖表示在圖2中: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
 
模型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細胞內四種有機物的組成.請依據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A是指
 
;F是指
 
,它是由B
 
組成的.
(2)C是指
 
;由m個C構成G物質時,其相對分子質量最多可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真核細胞某些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圖中字母是元素符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結構1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由圖中乙的種類和數(shù)量決定
B、物質丙的單體是核糖核苷酸
C、物質乙、丙構成的結構2在原核細胞中也能找到
D、物質甲可以用蘇丹Ⅲ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人體成熟的紅細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中沒有染色體
B、細胞中沒有DNA
C、細胞中沒有細胞核
D、細胞中含有線粒體和內質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昆蟲種群中,決定綠色翅的基因為A,決定褐色翅的基因為a,從這個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數(shù)分別是30、60和10個.則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約為( 。
A、10%B、30%
C、45%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綠色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圖解,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缺鎂會導致各種色素含量降低
B、②是氧氣,可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產物是水
C、③是C3,被還原的C3一部分形成(CH2O),另一部分又重新形成了C5
D、④是ATP,在葉綠體基質中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是很廣泛的.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IAA除具有促進生根的功能外,還具有防止葉片脫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結果如圖1所示(其中離層位于葉柄基部).據圖可知,IAA對葉片脫落的效應與
 
有關.
(2)葉片脫落的生物化學過程主要是水解離層的細胞壁等,使細胞分離.與葉片脫落有關的酶種類較多,其中
 
是較為關鍵的.
(3)某同學設計了一個驗證“幼嫩葉片可以產生生長素,生長素能阻止葉柄脫落”的結論的實驗.
材料:如圖2所示健康植物若干,不含(或含)生長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步驟:
第一步:取幾盆長勢相同的植物,去除頂芽,均分為甲、乙兩組.
第二步:用剪刀剪去甲組植物葉片C,在葉柄斷口敷上不含生長素的羊毛脂;乙組不作處理.
第三步:甲、乙兩組植物置于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葉柄C的情況.
①其他同學認為該同學用葉片C作研究對象不合適,原因是
 

②應選用葉片
 
(填字母)作研究對象,該同學可能得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據此能否驗證題干結論?
 

③如果讓你參與實驗,你準備如何完善設計?
 
,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