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比較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是在分子水平上的變異,染色體變異是在細胞結構上的變異
B、基因突變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染色體變異可通過光學顯微鏡比較染色體進行檢測
C、在低溫誘導洋蔥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實驗中,在顯微鏡視野內(nèi)可以觀察到二倍體細胞和四倍體細胞,四倍體細胞較多
D、DNA的一個堿基對缺失屬于基因突變
考點:基因突變的原因,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
專題:
分析:基因突變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低溫能誘導染色體變異的原因是抑制紡錘體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解答: 解:A、基因屬于分子,所以基因突變是在分子水平上的變異,染色體屬于細胞結構,所以染色體變異是細胞結構上的變異,A正確;
B、基因突變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染色體變異可以觀察到,所以基因突變可通過基因檢測,染色體變異可通過光學顯微鏡檢測,B正確;
C、低溫誘導洋蔥染色體加倍使二倍體變成四倍體,誘導的部分應該是能分裂的細胞,抑制了紡錘體的形成,所以觀察到的四倍體較多,C正確;
D、DNA分子中缺失的堿基對如是非基因片段中,則不叫基因突變,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變異相關知識,綜合考查了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質、抗體四者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1、2、3分別表示激素、酶、蛋白質
B、能產(chǎn)生4的細胞一定能產(chǎn)生1
C、能產(chǎn)生3的細胞一定能產(chǎn)生4
D、物質1和3都具有專一性,屬于高效能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過程未體現(xiàn)生物膜信息傳遞功能的是( 。
A、抗原刺激引發(fā)記憶細胞增殖分化
B、胰島素調(diào)節(jié)靶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
C、傳出神經(jīng)細胞興奮引起肌肉收縮
D、蔗糖溶液使洋蔥表皮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神經(jīng)沖動在神經(jīng)元之間傳導時,若突觸小泡釋放的某種遞質與突觸后膜結合,可導致突觸后膜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興奮.能正確表示突觸后膜與突觸小泡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結合的膜電位狀況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取自同種生物的不同類型的正常細胞,檢測其基因表達,結果如圖.關于此圖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基因1~8中只有一個是控制核糖體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則該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
B、圖中7種細胞的遺傳物質一定相同,mRNA一定完全不同
C、圖中8種基因的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組成這些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D、此圖可用于說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2P標記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在二次細胞分裂后的一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shù)可能是( 。
①0      ②8      ③10      ④20      ⑤30      ⑥40.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④⑤⑥D、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放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反應相聯(lián)系
B、在生命活動旺盛的細胞中ATP含量較多
C、ATP分子中的兩個高能磷酸鍵穩(wěn)定性相同
D、細胞內(nèi)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一個DNA分子的α鏈上,腺嘌呤是鳥嘌呤的1.4倍,且該兩者之和占DNA分子堿基總數(shù)的24%.在這個DNA分子的β鏈上,胸腺嘧啶與腺嘌呤之和占該鏈堿基數(shù)目的56%,那么,α鏈上胞嘧啶的數(shù)目占該鏈堿基數(shù)目的( 。
A、44%B、28%
C、24%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抗旱型農(nóng)作物能通過細胞代謝,產(chǎn)生一種代謝產(chǎn)物,調(diào)節(jié)根部細胞液的滲透壓,此代謝產(chǎn)物在葉肉細胞和莖部細胞中卻很難找到.
(1)該代謝產(chǎn)物能夠使細胞液的滲透壓
 
(填“增大”或“減小”).
(2)這種代謝產(chǎn)物在莖部和葉肉細胞中很難找到,而在根部細胞中卻能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
 

(3)現(xiàn)有一抗旱植物,其體細胞內(nèi)有一個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變?yōu)楹得艋虻母驹蚴?div id="yam0uoe"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研究得知與抗旱有關的代謝產(chǎn)物主要是糖類,該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狀是通過
 
實現(xiàn)的.
(4)已知抗旱型(R)和多顆粒(D)屬于顯性性狀,且控制這兩種性狀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純合的旱敏型多顆粒植株與純合的抗旱型少顆粒植株雜交,F(xiàn)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顆粒植株中雙雜合子所占比例是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從理論上講F3中旱敏型植株所占比例是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顆粒的植株作親本進行雜交,發(fā)現(xiàn)后代出現(xiàn)4種表現(xiàn)型,性狀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抗旱:旱敏=1:1,多顆粒:少顆粒=3:1.若只讓F1中抗旱型多顆粒植株相互受粉,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是
 

(5)請設計一個快速育種方案,利用抗旱型少顆粒(Rrdd)和旱敏型多顆粒(rrDd)兩植物品種作親本,通過一次雜交,使后代個體全部都是抗旱型多顆粒雜交種(RrDd),用文字簡要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