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選用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僅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DNA組成
B.標記噬菌體的方法是分別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C.噬菌體DNA在細菌體內(nèi)復制利用的原料是自身的脫氧核苷酸
D.若噬菌體DNA復制了三次,則含有35S的子代噬菌體占總數(shù)的$\frac{1}{2}$

分析 1、噬菌體的結構:蛋白質(zhì)外殼(C、H、O、N、S)+DNA(C、H、O、N、P);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

解答 解:A、選用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僅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DNA組成,A正確;
B、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B錯誤;
C、噬菌體DNA在細菌體內(nèi)復制利用的原料是細菌的脫氧核苷酸,C錯誤;
D、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蛋白質(zhì)外殼留在外面,而合成子代噬菌體所需的原料都來自細菌,因此子代噬菌體都不含35S,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表示高等植物細胞的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某個同學在分析時,做出了如下判斷,你認為其中判斷有不正確的是( 。
A.甲為光合作用,乙為呼吸作用
B.甲中的H2O在類囊體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與產(chǎn)生都在線粒體中
C.甲和乙過程中都有[H]的產(chǎn)生與消耗
D.甲過程需要的ATP可由乙過程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設置不同CO2濃度,分組光照培養(yǎng)藍藻,測定凈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結果如圖.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與d2濃度相比,d3濃度下單位時間內(nèi)藍藻細胞呼吸過程產(chǎn)生的ATP多
B.與d3濃度相比,d1濃度下單位時間內(nèi)藍藻細胞光反應生成的[H]多
C.三種濃度下單位時間內(nèi)藍藻細胞積累的有機物最多的是d2濃度
D.d1濃度下藍藻細胞的光合速率與d3濃度下的光合速率不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中甲曲線表示在最適溫度下,某種酶促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的關系.其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該酶促反應速率隨pH或溫度的變化趨勢.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在A點適當提高溫度,反應速率將增大
B.圖中E點代表該酶的最適pH,H點代表該酶的最適溫度
C.在B點適當增加酶的濃度,反應速率將增大
D.由上圖可得,酶具有高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為獲得較純凈的細胞膜,以研究其結構與功能,請完成下列實驗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
(1)本實驗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是成熟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
(2)將選取的材料放入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細胞將漲破.
(3)通過有關方法,測得多種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制作圖形如圖:

據(jù)圖分析各種生物的細胞膜的化學組成:
①共同點:都含有蛋白質(zhì)、脂質(zhì)和糖類,且蛋白質(zhì)、脂質(zhì)含量較高,糖類含量較低;
②主要區(qū)別:不同生物膜蛋白質(zhì)的含量不同.
③各種生物的細胞膜化學成分含量不同說明什么問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zhì)的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甲、乙表示蟾蜍性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一對同源染色體的行為變.圖丙是相應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毎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的曲線.請回答:

(1)甲細胞中染色體互換區(qū)段內(nèi)同一位點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這種互換可導致基因重組,此外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也可導致基因重組的發(fā)生.
(2)圖中甲細胞的名稱為初級精母細胞,你做出該判斷的依據(jù)是同源染色體分離,細胞質(zhì)均等分裂.請在圖丁側(cè)方框內(nèi)畫出甲細胞分裂進行到著絲點分裂時的一個細胞圖象.

(3)圖丙中,能表示圖乙所示狀態(tài)的是EF段,導致D→E變化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稱為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減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對某髙等植物在恒溫25℃時的有關研究結果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植物綠葉中的光合色素能吸收和轉(zhuǎn)化光能,其中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可用紙層析法來分離綠葉中的色素.
(2)圖甲B點時該植物葉肉細胞產(chǎn)生ATP的細胞器是線粒體和葉綠體.影響光合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除去光照強度外,還主要包括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
(3)研究結果顯示,恒溫25℃時,一晝夜(晝夜等長)中該植物白天平均凈光合速率(O2)應大于8μmol•g-1•h-1才能積累有機物.圖乙中C點時該植物實際光合速率(O2)為33μmol•g-1•h-1.該植物達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低光照強度為12.5kl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湖北武漢鋼鐵公司第三子弟高二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下列自然現(xiàn)象或科學研究成果中,能為“動物細胞具有全能性”觀點提供直接證據(jù)的是( )

A.壁虎斷尾后重新長出尾部 B.蜜蜂的未受精卵細胞發(fā)育成雄蜂

C.用體外培養(yǎng)的皮膚治療燒傷病人 D.小鼠腺細胞的自我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