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選擇培養(yǎng)基的原理是:不同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和環(huán)境不同.有的適于酸性環(huán)境,有的適于堿性環(huán)境;例如從土壤中分離放線菌時,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10%的酚數(shù)滴,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如培養(yǎng)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青霉素;培養(yǎng)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高濃度的食鹽.
解答 解:(1)根據(jù)題意可知,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高度耐鹽性的微生物,因此含鹽量高的臘肉對細菌起到了選擇作用.細菌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與真核細胞相比,原核細胞其結構上的主要特點是無成形的細胞核.
(2)不同的細菌長成的菌落的形態(tài)、大小、顏色、隆起的程度不同,因此樣品中多種細菌在平板上會長出了不同特征的菌落.
(3)根據(jù)單一變量和對照性原則可以確定,實驗組用接種環(huán)挑取該菌落劃線接種到血平板上;
對照組:血平板上不接種任何微生物.
結果分析:題干中提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破壞菌落周圍的紅細胞,形成透明溶血圈”,因此若實驗組的血平板上出現(xiàn)透明溶血圈,說明所鑒定的茵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4)細菌培養(yǎng)過程中獲得純凈培養(yǎng)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入侵.為避免污染環(huán)境,使用后的培養(yǎng)基丟棄前一定要進行滅菌處理.
故答案為:
(1)選擇 無成形的細胞核
(2)不同特征的菌落
(3)挑取該菌落劃線接種到血平板上 實驗組的血平板上出現(xiàn)透明溶血圈
(4)防止外來雜菌入侵 污染環(huán)境
點評 本題考查了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yǎng)以及原核細胞的特點等有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掌握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結構的異同點,掌握無菌技術的主要內容,能夠根據(jù)題干信息設計并完善實驗.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有機物氧化分解是人體產熱的唯一途徑 | |
B. | 健康人從溫暖環(huán)境進入寒冷環(huán)境時,最初一段時間人體產熱速率大于散熱速率 | |
C. | 體溫調節(jié)中樞只在下丘腦中 | |
D. | 在同一次反射過程中不同的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的方式相同,但神經遞質的種類可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替換前后,基因表達的產物一定相同 | |
B. | 替換前后,基因表達的產物一定不同 | |
C. | 替換前后,基因表達的產物不一定相同 | |
D. | 起始密碼子最多可以有64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抑菌圈 草甘膦 直徑(mm) 濃度 組別 | 4C | 2C | C | $\frac{C}{2}$ | $\frac{C}{4}$ | 0 |
第1組 | / | / | / | / | / | / |
第2組 | / | / | / | / | / | / |
第3組 | / | / | / | / | / | / |
平均值 | /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突變 | B. | 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 C. | 基因重組 | D. | 染色體易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多倍體育種不能產生新物種 | B. | 單倍體育種會產生定向變異 | ||
C. | 雜交育種的子代間會產生生殖隔離 | D. | 誘變育種可改變種群基因頻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皮膚上的“老年斑”是細胞凋亡的產物 | |
B. | 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fā)生多次變異積累可導致癌癥,因此癌癥可遺傳 | |
C. | 細胞周期的有序進行需抑癌基因的嚴格調控 | |
D. | 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都可能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互換,但是只有減數(shù)分裂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間的交叉互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體白細胞能吞噬入侵的細菌、細胞碎片或衰老的紅細胞,在白細胞中與這些物質消化有密切關系的細胞器為( )
A.溶酶體 B.核糖體 C.液泡 D.中心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