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別 | 顆粒物濃度/μg•mL-1 | Na+-K+-ATP酶活性/U•mg pro-1 | 細胞活力(相對值) |
A | 0 | 35.8 | 1 |
B | 50 | 30.6 | 0.98 |
C | 100 | 20.5 | 0.87 |
D | 200 | 12.4 | 0.48 |
分析 分析題意和表格數據可知:本實驗是研究PM2.5對人體T細胞的影響,用含不同濃度顆粒物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T細胞,48小時后檢測Na+-K+-ATP酶活性及細胞活力,故實驗目的可以是:探究(PM2.5中)不同濃度顆粒物對T細胞的影響,有表格數據可以看出:隨著顆粒物濃度的增大,Na+-K+-ATP酶活性逐漸下降,酶活性下降.
解答 解:(1)顆粒物進入肺部后,吞噬細胞會吞噬顆粒物,導致其細胞內的溶酶體膜破裂,釋放水解酶破壞細胞的結構.
(2)PM2.5超標的空氣使過敏病人發(fā)病,此時的PM2.5被稱為過敏原(或抗原),人體的免疫功能得以激發(fā),促進了B淋巴細胞的增殖過程,使B淋巴細胞周期變短.
(3)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顆粒物濃度的不同,檢測的因變量是Na+-K+-ATP酶活性和細胞活力,再結合題意“研究PM2.5對人體T細胞的影響…”,可推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PM2.5中)不同濃度顆粒物對T細胞的影響(或對相關酶、細胞活力的影響).
(4)已知細胞活力通過測定各組細胞SDH總活性來表示,SDH是有氧呼吸的關鍵酶.表中數據顯示: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越大,Na+-K+-ATP酶活性和細胞活力越小,說明細胞SDH總活性越低.因此,顆粒物對T淋巴細胞的毒性,表現為抑制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該實驗的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隨著顆粒物濃度的增加,顆粒物對T淋巴細胞的毒性越大.
(5)識別、攻擊癌細胞的過程是細胞免疫,T淋巴細胞參與特異性免疫中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因此,長期在超標PM2.5環(huán)境中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細胞參與執(zhí)行的細胞免疫(特異性免疫)發(fā)生障礙.免疫系統識別、攻擊癌細胞的過程體現了免疫系統具有監(jiān)控、清除功能.
故答案為:
(1)溶酶體
(2)過敏原(或抗原) 縮短
(3)探究(PM2.5中)不同濃度顆粒物對T細胞的影響(或對相關酶、細胞活力的影響)
(4)有氧呼吸 在一定范圍,隨著顆粒物濃度的增加,顆粒物對T淋巴細胞的毒性增大
(5)細胞(特異性免疫) 監(jiān)控、清除
點評 本題考查免疫調節(jié)、實驗設計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省西安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過程,不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中的生理生化反應是:
①神經遞質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體和抗原的特異性結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經遞質和突觸后膜受體的作用;
⑤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
⑥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省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生態(tài)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中正確的有幾項
①凡是自養(yǎng)生物都是生產者 ②凡是細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③綠色植物都是生產者 ④ 異養(yǎng)型生物都是分解者
⑤動物不都是消費者
A.一項 B.兩項 C.三項 D.四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利用細菌的結構和原料,噬菌體DNA多次復制 | |
B. | 子代噬菌體的組裝和釋放 | |
C. | 利用細菌結構和原料合成噬菌體外殼蛋白質 | |
D. | 噬菌體的DNA注入活細菌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中肯定含有S元素 | |
B. | ①過程的發(fā)生需要水 | |
C. | 不同的多肽中C的化學結構完全一致 | |
D. | 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決定了結構的多樣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